俄国的战争动员是有效而低效的。俄国在7月29日动员后,四天内登记征召了四百万农民和工人加入其具有125万常备军的军队。可惜,这些部队没有适当的交通工具从各地迅速地运送到前线。接受各自指挥官的命令。在部队无法适时到达的情况下,弹药、物资、粮食、药品的输送自然也成了问题。因此,动员较早的俄国在1914年8月3日,在战争准备方面,远远落后于德国。
德国军队最高指挥机关——总参谋部执行了被毛奇将军修改后的史里芬计划。军队不顾可怜的、弱小的小公国——卢森堡的抗议,在8月2日悍然开进卢森堡。同时。德军要求比利时开放国土,任由德军通过。这一行动违反了英国和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于1839年就签定、保证比利时永久中立公约。性格随和却充满荣誉感的阿尔贝国王立即拒绝了德国人的要求并命令全国动员,很快,这个鄙视战争、歧视军人地国度就奇迹般组织起22万军队。其中四万进驻坚固的要塞城市——列日。
当然,德国人的军事行动有一个隐含地政治意义。当荷兰、卢森堡、比利时还是一个国家的时候,荷兰人是强大地,强大到可以在全球布下足迹,而分裂以后,就只能寄希望于中立公约,寄希望于大国的垂怜,应该说,这是对分裂者的必然惩罚!无论其分裂理由有多么的冠冕堂皇。无论其分裂行为受到多少个国家的所谓支持和认可。实际上,一个民族就只能有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国家就只能有一个中心民族。
在国际上,在国家间,支持分裂的人往往就抱有在某个时候把分裂出去的那一块玩弄于股掌之上随意蹂躏的想法。没有民族观念,没有中央政府观念的人,注定没有好下场。也许,他可以得意地说:“比利时或者卢森堡在离开荷兰大家庭以后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了。”可是1914年的德军,无意识地给了这些家伙一个响亮的耳光!(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给东南海峡那边的无耻家伙们一个更响亮的耳光,无限期待中……)
北京,颐和园。
差几天就满21岁的秦关穿着深蓝色的海军中校军服走进了总司令的办公室。这位有着国王衔头的亲王讨厌日本建筑,讨厌日本地烦琐礼节,而他本身又狂热地热爱着军队,因此他根本就没有去东京或者是京都,而是在帝国海军学院进修了两年的高级指挥课程,如今已经成为有战列舰指挥能力,有航空母舰指挥能力和海军战斗机飞行员资格,熟悉海军陆战队和两栖作战的新一代中级指挥官。知识、技术、责任感、荣誉感和坚强的纪律性就是大中华帝国国防军新一代指挥军官的共性。
军礼过后,两父子亲热地坐在长条沙发开始了谈话,这是军人之间的谈话也是亲情的交流。
“……允子对你的新任务没有意见吧?说说你们最近过的怎么样?”龙剑铭向中校递去一杯茶后问道。政治婚姻已然成为事实,作为父亲,他更关注儿子和媳妇的生活是否如意。确切地说,他是担心秦关能否排除心理的障碍跟前日本公主,如今的王后过好日子。至于日本政务,那不是他和儿子来谈论的,有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管理,犯不着他们在这个时候去操心。
“很好,父亲。我已经做好了去伦敦的所有准备。”秦关用最简单的话应付了父亲对自己私生活的问题,却准备用更多的时间来汇报自己对新任务的准备和看法。
“嗯,带允子一起去吧,过两年,或者一年后她可以回来,没有人照顾我始终不太放心。你不是去打仗,现在是以度假的名义,以后是帝国军事观察员的身份。我希望你能够明白,观察员不是战斗员。你的任务是密切地关注战争进程、观察双方的战争持续力,了解当地能够被国防军西线军团使用的设施、资源。还好解决好香港问题。争取在最近。让我们的国防军进入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次,你要了解英国皇家海军对水上飞机母舰”坎帕尼亚“号地使用思想,比较一下他们脑子中地航空母舰观念和我们现实存在的观念。密切注视外军任何的军事、军备动向,是观察员和驻外武官的重要职责。当然,你应该了解你的另外一个身份。这个身份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英国人会明白地,呃,你小子,不谈这个了,说说你什么时候给这个家增丁添口吧。”
龙剑铭说了一大堆话以后,才发现自己首先要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回答。他醒悟过来,这小子如今也学会用语言、动作来牵引总司令的思维了。
“总司令……”中校还在执行他的既定策略,却被龙剑铭挥手打断了。
“说正题。要不待会你自己去后面跟你三位妈妈说?”
秦关猛地红了脸,在他心里更愿意以军人和上下级的关系为出发点来和父亲谈话。说到家事。小家庭的事情。还真有点抹不开。
“很好,允子完全适应了北京和上海的生活。她的汉语也相当流利了。平时,我让她去大生——通海跟张井香女士学习企业经营管理,进步很大。”
“慢,慢,慢,这么说你们很少在一起喽?”龙剑铭刚一听还满意,这一略微想一想,咳!不是那么回事!难怪快四年时间了还没有个动静!算了,只有交给后面那几位来处理这个事情了。中校,不是你地总司令不照顾你哟。
心里打着主意,语气里面或多或少地要暴露出一点点来,秦关顿时紧张了,这个时候的感觉怎么象坐在被告席上似地?
1914年8月4日,德军前锋部队逼近了默茨河(德比边境)东岸的维塞。他们发现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比利时军队炸毁,而大量的比军已经集结到了西岸。随即,德国向比利时正式宣战,而英国也在得到消息后向德国宣战。
1914年8月5日,大中华帝国政府外交大臣唐绍仪侯爵召集驻华外交使团发布了声明。要求交战各国保持冷静,积极恢复政治谈判来解决冲突。同时,大中华帝国将非常愿意以绝对中立国的身份协助战争问题的和平解决,同时以友好国家的身份和红十字公约签字国的身份向交战国派遣军事、外交、经济特别代表或观察员……
中国政府积极的姿态表现的太迟了,实在是太迟了。外交大臣的话虽然没有遭遇被嗤之以鼻的境况,但是对国际局势实在起不了一点的作用。不过,各国对中国的表态是非常感兴趣的,至少他们都在想什么时候把中国拉进自己的阵营里。当然,他们对外交大臣提出的建议回复的热情度绝对不同。
德国,从军队总参谋长开始,就认为战争将在几个月内结束。因此德国不希望中国突然插一杠子进来,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最终成为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在速决的计划和实际行动中,他们对友好国家的军事观察员、经济代表不太感兴趣。
法国则不同。从8月1日开始,法国政府就觉察到了战争始终会降临头上,不论法国对德国人的回应如何。鉴于对德国人的仇恨和1870年的战争记忆,他们需要在总体防御的基础上拖延战争,需要把德国人拖进消耗战。消耗战是双边的,因此法国人很愿意接受中国的军事观察员和外交、经济代表。
英国政府在这一天,下命令编组了远征军开赴法国。他们也意识到,在协约国既定的,唯一的选择的战略下,消耗在所难免。当然,英国人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