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云的观测仪扫描堤坝截面,屏幕显示光网能阻止渗水,“比旧堤坝坚固度提升八成,还能自动修复细小裂缝。”
河工们踩着光网铺设砖石,脚下的石料自动吸附拼接,省去了灌浆的工序。
保守派官员却在朝堂发难:“耗费龙脊修水利太过奢侈,不如沿用古法。”
燕红叶当即呈上进度报表,灵脉投影显示黄河已清淤五十里,大运河通航段新增三十里:“算筹测算,改良工具让工期缩短七成,节省民力二十万,龙脊损耗不足千分之一。”
她调出沿岸农户的报喜文书,“清淤后的河滩已开垦出良田万亩,春耕灌溉水源充足。”
虎娃的修灵笔成了固堤利器。在险段堤坝施工时,他悬空画出巨大的
“锁水符”,银线红光如锁链般缠绕堤坝,与龙脊石料的光网交融。当汛期试洪时,浊浪拍击堤坝却无法渗透,浪花在符文中化作水汽蒸腾,河工们欢呼着跪地叩拜,以为有神龙护堤。“笔说堤坝在笑呢!”
少年举着笔向燕红叶报喜,铠甲上的水珠被灵脉烘干。
五月初,黄河主干道率先通航。第一艘商船驶过清淤后的河道,船主站在船头惊叹:“往年行船需绕行浅滩,如今航道深三丈,灵脉航标灯彻夜明亮,十日便能从济南到南京!”
沿岸农户引水灌溉,秧苗在灵脉水渠的滋养下疯长,绿油油的田垄顺着河岸铺展,与堤坝的光网相映成趣。
竣工验收那日,李火旺亲临黄河岸边。燕红叶献上水利工程图,新修的堤坝用红光标出,清淤后的河道泛着粼粼波光。“这是龙脊改良的闸门。”
她按下灵脉按钮,闸门缓缓升起,水流通过时自动调节流速,“旱时蓄水,涝时泄洪,由灵脉司远程监控。”
观测仪显示闸门灵脉波动平稳,与黄河水脉完美同步。
周益的算筹算出工程效益:“黄河灌溉面积新增五百万亩,大运河年通航量提升五成,明年漕运粮税可增两成。”
他指向河岸的新垦农田,“淤沙堆积的洼地经灵脉改良,已成高产田,算筹预测秋收可收粮百万石。”
算筹绿光与农田灵脉共鸣,画出饱满的谷穗虚影。
史官在简牍上记录水利盛景:“启元三年春,燕红叶督修黄河、大运河,龙脊改工具,灵脉固堤坝,三月功成。黄河安流,漕运通畅,沿岸田禾丰茂,民称‘千年水患,一朝根除’。”
竹简旁画着龙脊钻头与修灵笔的合璧图,红光缠绕的堤坝下,商船与农夫共沐晨光。
燕红叶站在完工的堤坝上,望着奔腾东去的黄河水。玄铁护腕的红光与河道灵脉连成一线,远处的大运河上商船往来如梭,两岸农田炊烟袅袅。“水利兴则天下安。”
她轻声自语,铠甲上的水珠滴落河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与灵脉光网交织成守护民生的涟漪。
汛期来临时,新修的堤坝果然顶住了浊浪。沿岸百姓站在堤上,看着浪花在符文中碎成水汽,灵脉航标灯在暴雨中依然明亮。他们自发在堤坝旁立碑,碑上刻着
“龙脊护堤,燕帅安澜”,风吹过石碑,竟传出淡淡的灵脉嗡鸣
——
那是龙脊碎片与民心共鸣的声音,在江河之上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