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到他将来做皇帝,也就是十来年左右后,整个的帝国岁入规模,也会因为这些积极的金融措施而不可想象!
但当弘历次日来雍正身边见习政事时,却发现,雍正得知户部增加这么多铜钱后,并不怎么高兴,反而愁容满面。
“阿玛这是怎么了?”
弘历为此在问了雍正一句。
雍正则背着手道:“京师永定河等修河工程就要结束,那些靠做工在京师活着的无地百姓接下来该如何安排去向是个问题。”
“有大臣提议让他们回乡,但回乡后除了给士绅做工乃至为奴为婢,给朝廷带不来什么益处,反而助长士绅在地方的势力。”
“还有大臣让他们出关垦荒,毕竟已废禁关令,但愿意出关的早已出关,剩下的除非朝廷强制,估计着是不愿意出关垦荒的,而朝廷要强制,就需要动用大兵,真要用大兵强制数十万百姓出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走,京师许多买卖都要受影响,西水关等地的税收也会大减。”
雍正这么说后,弘历点了点头。
他明白,现在的问题不是缺铜钱以工钱的方式发下去,是如何让因为摊丁入亩等新政而产生的京师数十万新增无地汉民继续留在京师,让其继续参与利于社稷稳固的基建工程。
总不能把才修好的河道又扒了重修。
弘历其实这段时间也在想这件事,也想到了个办法。
所以,他也就对雍正主动说:“阿玛说的是,让这些百姓回乡是不合适的,那样只会让士绅加大对当地百姓的盘剥力度,也壮大士绅的财富,进而壮大他们的权势。”
“至于出关,也的确很难做到一下子强行让几十万人出关,那样的确会出很多问题。”
“以儿臣愚见,只能在京师寻找新的工程建造,而儿臣想到的办法,就是趁机对京师内外城的棚屋民宅进行改造。”
第二百一十章弘历定国策,雍正振奋!
“内城旗人的房屋很多已变成危房,是需要改造的,只要朝廷愿意出低息贷款,允许汉人组建工程队进内城修葺旗人房屋,相信很多旗人是愿意改造自家房屋的,毕竟很多旗人收入稳定,有所谓的铁杆庄稼。”
“现在很多在京汉民还住的是城外的棚屋,也更混乱,还离京郊太远,毕竟京郊南苑等地多是官地,故不利于官府管束,容易滋生邪教组织与疫病来。”
“所以,朝廷也可以出低息贷款,拨出京郊官地来,允许皇商买去,而找工程队建宅售于汉人,而汉人中即便钱财不足但收入稳定者,也可以贷款购买。”
“同时,朝廷趁此用赚来的钱,再增建城墙城门和新官衙,自然也能利于管束这些汉民。”
弘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雍正就笑了笑:“这不是让无论旗人还是汉民,都把自己辛苦挣的钱乃至一辈子的钱都花在房子上吗?”
“也变成了我大清更加宏伟的京师城!”
弘历回道。
“更加宏伟的京师城。”
雍正为此开始想象着京师增加一重城墙的宏伟感。
雍正如此想象后就若有所思地说:“眼下我大清国力昌盛,倒是不担心有贼寇外寇袭扰京师,而演前明庚戌之变,但难保将来子孙不肖,使敌寇做大,而危及京师。”
弘历微微一笑。
他自然不好明说大清将来国力衰弱到也会出现京师危急的情况。
但他没想到,雍正自己倒是说了出来。
“这个主意很好,与其让这些百姓回乡而为士绅盘剥,不如继续留在京师,为朝廷建房建宅。”
雍正突然拍了弘历肩膀一下道。
弘历为此笑着说:“这样,这些百姓不但挣的钱留在这里,人也会留在这里,甚至还有子孙三代,也得留在这里,而彻底只知有国家和市井,不知有宗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