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吉言。”
回去的路上,夏鱼又想起程佳涵那烫了短发的瘦高样子来。
不知不觉又脑补起她和孙哥站一起的样子。
孙哥人长得周正,袜子姐呢,看着就精明。
夏鱼想,这cp挺好磕的。不知不觉在秋夜里露出姨爹笑,心里又多了几分快活。
……
爷爷的小白喵又发了一条动态。
【我在一条破败的青砖小巷的深处发现了一家面馆,老爷爷老太太都七十多了。他们卖的是仔姜鸭子面,十块钱一碗,仔姜的鲜辣真是很醒脑。好久没更新了,画一幅小巷吧。不知怎的,在这个巷子里就想到了潘先生笔下的那些水彩,附一张潘先生的《塔》,那是我难企及的高度呀。白喵吃面啦。】
配图三张,中间是仔姜鸭子面的照片。泛着油滑的糖色汤汁浸润着粗面条,几片红椒和嫩生姜躺在碗中。
几块鸭肉摆在面的最上面,葱绿和葱白则是这一幅深色绘卷的撞色点缀。
左边是博主画的水彩,或许水彩比照片更显旧吧,一条狭窄但宁静的小巷,墙角还生着青苔,野草又从水泥缝隙里钻出来,一个小桌子就在杂草旁边,桌边吃面的少女,黑发,白衣,小红裙,而电线则在小巷子的上空胡乱飞扬。
博主是个真有实力的画家,想来应该是很快的速度就画了这么一幅写生。
而右边,则是博主提到的潘先生的《塔》。一幅辽远的乡村绘卷,云海的下面,宁静村庄的背后,起伏的丘陵上一座白塔挺立。
好久没更新了,一来就是大作。
夏鱼把两张画都放大了看了半天,品鉴那是万万不会的,只能在心里说一声,哇,好看!
然后兀自笑着给博主默默点了一个赞。
【失踪人口回归!】
【仔姜鸭子面啊!又鲜又辣的,但是真的好吃。】
【忽然想起读书时候了,白喵姐,也是一样的小巷,只是面不一样,我们那是豌杂面。晚自习完了吃一碗,再回家写作业。】
【同款小巷。】
【同款小巷+1,只是毕业已经十年了。】
【潘先生那个《塔》是真的美。】
【他还有很多作品啦,但都是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年纪大了,看不得这个,咱小学课本就是这种画风。】
在一片认认真真其乐融融的互动中,夏鱼却看见了一个显眼包。
【一个个的饭都吃不饱,在这谈艺术。我燕京三套房,名下一个公司,我没听说过这玩意又怎么样?】
好家伙,夏鱼看了直呼好家伙……这不是传说中的砸场子吗?
那一楼下面已经一堆楼中楼了,那家伙跟人杠也没有其他论据,就一句话——我燕京三套房,你们是渣渣。
夏鱼想了想,最后决定回复他,“富哥V我50看看实力?”
那家伙马上就杠了回来。
夏鱼也只有一句话,“我不懂那些,富哥V我50看看实力嘛。”
【哈哈哈哈,笑死了,燕京三套房,V不起人家五十块。】
……
夏鱼连续换了十六种姿势表达同一个意思——富哥V我50看看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