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曹操是怕孙权不肯跟他合作,又拉不下脸嫁亲女儿去江东;孙权也在防范曹操安插眼线!”
刘备最懂联姻。
他快五十岁时,还亲自赶赴江东,在孙权的主持下娶了江东的年轻寡妇阿柔做夫人。
联姻嘛,既要联合,又不能绑得太紧,既然不够紧密,其间必然有嫌隙。
曹操若敢把亲女儿嫁给孙权,真到两家打仗打得激烈时,孙权一方说不定会暗中加害曹操的女儿。
曹操为何敢把女儿嫁给皇帝?因为皇帝在他眼皮子底下,被曹操牢牢把控,那样的联姻才有牵制效果。
而孙权远在千里之外,曹操根本管不着,自然不敢让亲女儿去丧德。
不说曹操与孙权的复杂关系。
刘备料定即便此刻让曹操与孙权面对面喝茶、喝酒、抵足而眠,这两人也成不了好朋友。
即便如此,刘备还是给了诸葛亮几分面子,回信说:“这些年征战在外,我甚是想念阿柔夫人,期盼来日团聚。多谢军师照拂,望多多保重。”
表面客气,实则是敷衍。
刘备眼下在雒城面临的局面迫在眉睫:雒城是成都北方的门户,地理位置险要,刘璋派重兵驻守,还让长子刘循亲自率军防守。
刘璋在刘备攻打雒城期间,多次派援军支援,包括张鲁、吴懿等人率军攻打葭萌关,威胁刘备后方。
刘备不得不分兵防守,导致对雒城攻势受阻。
此外,周瑜驻军巴中,还想联合张鲁攻打葭萌关。
若不能快速拿下雒城,刘备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危机。
此刻的刘备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只想尽快攻下雒城,撕开成都的北门户,其他诸如谁和谁联姻之类的事,都得靠后,一切等拿下益州再说。
周瑜只带五千人马与孙策之子孙绍驻守巴中一带,密切监视并牵制刘备的行动,只等江东调兵支援。
而孙权在与曹操斡旋的间隙,终于能调兵遣将,选出了可信赖的人选——奋威将军孙瑜。
周瑜再次给孙权上书:“请让我与奋威将军共同西取益州,进而拿下汉中。留下奋威将军镇守益州,与汉中联合;我回荆州与您共同从襄阳威胁曹操,如此则北方可图,大业可成。”
周瑜选孙权的堂兄孙瑜作为副将,既因孙瑜有军事才能,也因他的宗室身份能增强孙权对远征益州的信任。
对孙权而言,他首要考虑的是江东的军事实力是否足够支撑远征、风险有多大、成功率有多高,然后才是考虑对远征将领的信任或提防。
孙权善于用人,也善于平衡江东内部的各方势力。无论是老臣、旧部、武将,还是大哥孙策的旧属、自己新提拔的人才,他都能妥善安排。
孙权连与孙家有深仇的陆逊,来自江东陆氏的年轻人,都敢提拔任用,怎会不信任周瑜?
孙权能提拔堂兄孙瑜做奋威将军,抛开孙瑜亲大哥孙暠曾意图叛乱的旧事,必然会给予远征军极高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