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活在明末夹缝中txt > 第109部分(第1页)

第109部分(第1页)

眼瞅着官兵跑远了,还在围着几人的百姓们一声呐喊,便向着马远这几个官员冲过来:“放人!放人!……”常玉敏更是有些惊慌失措:“府台大人,我看还是先放人吧,等回到杭州……”张良之脸色也很不好看。

马远被当着这些个官员衙役的面撕了面子,心里极度地不爽,鄙夷地看着无能的两人,突然出声吼道:“怕死了?怕死就把脑袋上顶着的乌纱帽留下!要走你们走!”两个人立刻就怔住了。这府台大人……这事整的!哎,今天看来是不好过了!马远又转向同样有些慌乱的衙役们说道:“不许放人!谁要是擅自放了,谁就替他们坐牢!”

百姓们一下子把一众官员衙役给围在了中间,除了马远,所有官员们都有些惴惴不安。

“本府台现在就一个人站在这里!想造反的就过来!把老子扔到这河里去!”即便是面对着成千上百即将民变的百姓,马远却依旧巍然不动。这下大家伙都被那种气势给镇住了。老百姓永远就是老百姓,想造反?也不摸摸自己下面长着几颗卵蛋!马远再度鄙夷地环视了一圈,然后中气十足地说道:“本府台还是那句话!改稻为桑乃是国策!要么你们自己改,要么卖给别人去改!别说死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就是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得改!那朱一刀把兵带走了,我大明还有百万官兵!竟然胆敢聚众对抗,本府台这条命就陪着你们!”

一时间所有人都静了下来。老百姓就是这样,民不与官斗的思想深入骨髓,他们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功夫去跟官府斗,他们只想能够有口饱饭吃,有斗的时间,还不如把这已经干枯的农田多浇点水。

“把人带走!”马远背着双手,愣是从百姓中间穿了过去。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声不吭地跟在一众官员的身后,也不再骚乱,也不再吭声,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真要是把这些刁民带回杭州,事情恐怕就闹大了!”常玉敏不停地拿手绢擦着头上的汗水。这么多人一起跟着去杭州,若是让还在织造局的布政使钱宁和按察使何进贤看见,只怕又少不了一顿训斥。

“事情已经闹大了!谁还能捂得住?”马远背着手走在最前面,头也不回地说道。

杭州江南织造局。

如云一般飘逸,又如水一般轻滑,一匹偌大的丝绸轻拂着地面轻缓地飘动着,似有颜色,又无颜色;似有图案,又无图案,让人目不暇接。丝绸的另一端,竟是连在一个女人的身上,那女人美妙的舞姿,与这轻柔的丝绸,竟然是结合的完美无缺!待她深深地打了个千,便往二楼的屋内走了进去。

坐在大堂中西式圆桌边上的众人全都含笑站了起来,有几个高鼻深目,皮肤黝黑的中东人兴奋地鼓着巴掌,衣着竟是极其华丽,但比起那曼妙的丝绸来,还是相差甚远。

“掌烛!”其中一个长着张女人脸,衣着正规的太监尖声喊道。

“来来来几位,这边请……不知刚才几位感受如何?”这太监笑道,他弯起了兰花指,细细地摩挲着搭在各种架子上的丝绸。

“这可真是太美了!我们王子一定会非常喜欢!”一个皮肤黝黑矮胖,高鼻深目的中东人用自己国家的母语赞叹道,旁边一个多年行走于大明的商人立刻就翻译了出来。这下陪同的布政使钱宁和按察使何进贤都大笑了起来,钱宁边笑边介绍道:“我大明的丝绸都是这么美丽!只要价钱合适,您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那个女子更美丽!”说这话的时候,那中东人的眼神里突然冒出了一种绿光。

“这个……我大明的丝绸,瓷器都没问题,只是……不卖人……几位不妨再看看这边……”何进贤顿时说话就有些不利落了,钱宁背对着中东商人向他比划了一个不行的手势。这贩卖人口的事情可不能干,若是让锦衣卫知道,报到了皇上那里,自己当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哈哈……我大明有的是丝绸瓷器和茶叶,只是这女人,咱们还真是不卖!几位大人,是不是啊?”那太监丝毫不以为意,而是顺嘴打着哈哈。“是啊是啊,杨公公说的正是!”钱何二人立刻心知肚明。杨公公是在提醒他们,千万不要在外商面前丢了咱大明朝廷的人,官府公然贩卖人口,这事儿可是要掉脑袋的。

带着几位外商看完了织造局里摆着的丝绸,杨公公又把众人带回了大堂:“怎么样?不知几位今年准备订购多少啊?”

外商们立刻交头接耳起来,没过多久,一直当着翻译的那商人站起身道:“杨公公,您刚才说我们要多少就有多少,那今年,我们就要三十万匹!”

杨公公的脸有些抽搐。三十万匹……这可是往常一年的丝绸库存量了!他们要的这么多,不知道织造局的一万张织机能不能赶制出来?库房里倒还有几万匹,只是都不能动用,那里面还有着内廷和宫里的货呢!他稍微一沉思,尖声笑道:“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只是这么大的量,还得几位客商拿出些定金才是啊……”

“定金不是问题!”负责翻译的客商随手就拿出随身携带着的小布袋,倒出了一大堆散着金光的金元宝。钱宁跟何进贤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至少也有三万两金子!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204章

这笔生意一定要做成!这可是三十万匹啊,一匹丝绸开的价是十五两银子,几十万匹可就是几百万两呢!若是能做成这么一笔,不说宫里老祖宗那里好交差,就是皇上他老人家也得夸咱一嘴!杨公公仔细地盘算一番,于是很高兴地就答应下来。》他已经得到了消息,皇上要在浙江开展改稻为桑的国策,这也就意味着桑田又要增加一半的面积,织造局的织机看来也要增加了;不过改稻为桑只怕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不是自己的事情,用不着考虑它了,不管怎么折腾,浙江今年必须要完成这三十万匹丝绸的大生意!

钱宁跟何进贤原本是要去杭州附近的县里去处置刁民暴力抗法的事情,国策实行一个月以来,下面的反弹很强烈,必须要镇压下去,以保证国策的顺利实行,可半路上江南织造局的杨公公派人来请他们,说有好几个海外客商要大批量的购买丝绸,他一个人只能代表朝廷,不能代表当地官府,还得他俩去作陪才行。比起国策的实行,售卖丝绸更是大事情!这可是能弄不少回扣进腰包的!于是俩人转向就去了织造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