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中国历史第一名管仲 > 第3部分(第2页)

第3部分(第2页)

“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作内政而寓军令”                     《管子&;#8226;小匡》

注译:军事部署要有所隐蔽,要把国防运作安排在行政的运作之中,平战结合,兵民结合。

“审我疆场,返其侵地,正其封界”。                         《管子。小匡》

注译:要与邻国和睦,应该重新审视交战的边境划分,返还侵占的别国领土,勘定边界,减少纷争。

“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                                    《管子。立政》

注译:停止备战的言论占上风,则有险关也守不住;泛爱的言论占上风,士兵就贪生怕死!。偷生的言论占上风,就会不知廉耻,自私的言论盛行,命令就贯彻不了。

“不交货,不列地。天下不可改,而可以鞭棰使”。               《管子。立政》

注译:不可以用贿买和割地来笼络他国,天下的形势,各国的国际地位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而最终是要用实力来左右国际形势。

“所谓同者,以先后智渝者也,均则同争,倍则说,十则从服,万则化。”

《管子。侈糜》

注译:国与国的融合,是以先进和落后之间的智力与水平来决定的,彼此差不多时,就有相竞争,如果超过一倍,别人就悦服你,如果你高出十倍,人家就愿意服从你,如果高出万倍,人家就愿意被你同化,跟随你。

“行人不可有私,私所以为内因也。” 《管子。侈糜》

注译:外交人员决不可任用有私心的人,私心重的人容易成为内奸。

“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辅其过,则社稷安。”      《管子。大匡》

注译:有大志的君王,不会动辄发动战争,他不会嫉恨小的耻辱,也不会重犯重复的过错,这样,国家才能安定。

“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                                《管子&;#8226;版法》

译注:招纳、亲善远方的人们,就要先整治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在于消除人怨。。 最好的txt下载网

管子评价

管子( 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从平民到宰相,经历贵贱、荣辱,曲伸的跌宕起伏,是具有故事性的历史人物,但是,读懂管子有一个难点,即对管子施政与经济举措的理解。举例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扬管子设立轻重九府,说管子:“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这句话的意思是:管仲制定全新的政府机构,管理好了国家,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盟主)。由此看来,管子设立轻重九府,是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可惜的是,没有这方面描写管仲的文学作品出现,为什么这样?可能是因为文学家们对经济的理解有所欠缺,这是有关管仲的文学作品少有问世的重要原因。

那么,轻重九府又设置了哪些经济调控的部门呢?史料上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作者自己去寻找。从《管子》书籍里,会时常发现这样的经济词汇,例如,轻重、料民、准绳、平准、籴粜、官山海等,作者借助译注了解到:这些词汇所言的分别类似于今天的:财政、统计、税收、计量、物价、贸易、专卖等宏观经济职能,作者发现,管仲是多么的伟大:在国史中,管仲第一次创建了像今天的总理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机构,最早领悟了宏观经济管理,促进诸侯割地、分裂的中华嬗变为大国。

在管仲之前的朝代,没有大国意识,统治者打下江山就将国土分封给亲友功臣,让诸侯国来拱卫自己,但结果是用分裂埋葬了自己。唯有管仲成为齐国相国(民间称宰相)时,专注了大国治理,管仲说:“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意思是:以管理家的视野,去管理一个乡是管理不好的;以治乡的视野,去管理国家也是管理不好的;以治理国家的办法,来处理国际事务也同样处理不好。

由此可以说,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其实并不遥远,因为,这是中华嬗变为大国的黎明,既有黎明前的黑暗,诸如兼并战乱等,又有催生中华成为大国的思想曙光,有管子、老子、墨子及其诸子百家,乃至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积累了中华走向大国的政治、思想、学术的基础和实践,其后,才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大国形态……。

也许有人会说,你把管子说“神”了!然而,管仲的确有他深邃的智慧,再举一个小例子:管仲在他《侈糜》文章中阐述了侈糜(适当的高消费)可以拉动经济的思想,在今天,如果不是改革开放30年促进市场经济的成熟,我们普通人谁能意识到这句话所言的道理?

也许有人还会说:管子治国有些理想化了,但是,管子治国的确是成功的,他建立了亲民的政府,制定亲民的政策’,以及慎战睦邻的军事外交策略,促进齐国成为春秋首霸,这是历史的记载。所以,《论语》中孔子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凭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两千年以来,凡是中华民族迈向盛世的时代,管子的思想都是一盏思想明灯,例如,国史中最为称道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就都是如此。

据学者研究,汉朝“文景之治”时期,经过文、景两帝近四十年治理,官仓里装满了粮食,钱库里装满了铜钱,百姓家家养马,出门没马骑就感到惭愧。“文景之治”的三大善政,是“‘ 重农轻赋,倡俭抑奢和减轻刑罚”,而这三大善政,都与《管子》思想有直接的关系。《管子》论道“粟者,王之本”,而文帝则亲自耕地,皇后亲手养蚕。文帝还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这与“桓管时期”“关讥而不征”鼓励通商的政策如同一辙;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黄老之治”的政策,与《管子》“无夺民时”的思想完全一致。曾辅佐过文帝和景帝的贾谊和晃错在著述中多次引述《管子》言论。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的心腹大臣桑弘羊,(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设立平准、均输机构监控全国经济,收回煮盐、冶铁、铸钱三业经营权,则几乎是全面借鉴并践行 “桓管之术”的治国理财之道。汉朝《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书,“盐铁会议”的辩论者多次用“管子曰”来证明观点,可见,管子思想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据学者研究,唐朝“贞观之治”的政治团队,唐太宗李世民、魏徵、房玄龄等,都潜心研究管仲治国实践,李世民常直接引用《管子》言论,如“以民为本”,“与时俱进”,“以古为鉴,可知兴替”等等。“贞观之治”有许多地方与春秋齐国“桓管霸业”有惊人相似。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龄,亲自译注《管子》;魏征编纂《群书治要》时特地撰写《管子治要》。那段时期极重视借鉴管仲治国思想与实践,开启了中国古代最理想的朝代——“贞观之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