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香残燕子楼意思 > 第20部分(第3页)

第20部分(第3页)

郁积于心的痛苦,只有借助笔墨来抒解。他从行囊中取出纸笔墨砚,在烛光下写下了《感二鸟赋》——

“感二鸟赋。并序

公贞元十一年正月至三月,以前进士三上宰相书,不报。时宰相赵憬、贾耽、卢迈,宜其不遇也。五月东归,遇所献二鸟,感而作。公之赋见于集者四,大抵多有取于《离骚》之意。此篇苏子美亦谓其悲激顿挫,有骚人之思,疑其年壮气锐,欲发其藻章以耀于世。苏语虽少贬,然《进学解》所云不虚矣。

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

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骛,触白日之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 厄,曾二鸟之不如;汨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昔殷之高宗,得良弼于宵寐;孰左右者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而莫致;虽家到而户说,只以招尤而速累。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孟郊再度落榜

长安米贵,衣食难觅。

韩愈愤懑、焦躁、寝食不安。

更深人静,盘坐草席,自省再三,韩愈不禁悲从中来。他想,自己的处境恰似一个溺水的人,需要人援之以手,可是当朝宰相们却站在岸上眼看着我下沉,真狠心啊!素不相识者尚能冒着生命危险救人于水火,而皇上所尊敬的大臣就如此无情无义么!

虽然有北平王马燧的周济,但仰食于人总是难于启齿。堂堂五尺男儿,读烂了四书五经,况且已进士及第,却得不到一官半职,领不到些许薪俸,养不活自己,更谈不上供养妻室。

“古之君子如齐国大臣管仲能大胆地从强盗中发现人才,我韩愈总不至于比不上强盗吧?宰相大人为何不能稍加关照呢?”韩愈下决心再次给宰相上书。

在韩愈第一次上宰相书后的第十九天,韩愈于黎明时分点亮蜡烛,铺纸提笔从卯时写到辰时,把近似责问的期待和满腔激情,倾吐在这第二封上宰相书里。

二月的长安城,春光融融,正是游春的好时节。

韩愈无心观赏景致,胡乱吃过一张胡饼,便急匆匆朝光范门奔去。

守护光范门的还是那位执戟武士,他不理会韩愈晋见宰相面呈书信的请求,斥责道:“你已经来过一次,应当懂得规矩。”

韩愈道:“既然不准韩某面呈宰相,就请代为转呈吧。”执戟武士收下书信,韩愈愤然离开光范门。

孟郊于贞元十年末从汝州返回长安,准备参加贞元十一年初的礼部进士考试。

韩愈告诉他,李观去世了。

孟郊听罢如闻晴天霹雳。“自闻丧元宾,一日*狂”,他连夜写下《哭李观》以抒发内心的伤痛:

“志士不得老,多为直气伤。

阮公终日哭,寿命固难长。

颜子既殂谢,孔门无辉光。

文星落奇曜,宝剑摧修铓。

常作金应石,忽为宫别商。

为尔吊琴瑟,断弦难再张。

偏毂不可转,只翼不可翔。

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此义古所重,此风今则亡。

自闻丧元宾,一日*狂。

沉痛此丈夫,惊呼彼穹苍。

我有出俗韵,劳君疾恶肠。

知音既已矣,微言谁能彰。

旅葬无高坟,栽松不成行。

哀歌动寒日,赠泪沾晨霜。

神理本窅窅,今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