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天龙戒之龙王令 > 第2部分(第3页)

第2部分(第3页)

贾里玉快步走开,听到那个馒头铺老板嘴里还在骂骂咧咧:“一个臭要饭的,还丐帮弟子,当我是猪头吗,我精得跟猴似的……”

这就是贾里玉和古代人第一次真人交流的全过程,虽然经过和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心里却大感新鲜有趣,好像第一次用英文和老外对话一般。

又走了一段距离,腹内已是咕咕作响,抗议声大作,贾里玉正想着要不要换一套衣服,改个造型,忽然迎面走来一个手持木棒的乞丐,那乞丐行色匆匆,和贾里玉擦肩而过时,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句:“李长老传令,今日傍晚,黑松林相聚。”

贾里玉转头看时,那乞丐已经走出十几米远,显是身上有功夫的。

“黑松林?”贾里玉回忆了一下剧情,实在没有黑松林的印象,只隐约记得黄蓉倒吊黄河四鬼好像是在哪片树林。

“还是先填饱肚子是正经。”贾里玉东张西望,寻找吃饭的地方,这时恰好看到左面街道转出来几个书生,指指点点的议论着什么,贾里玉隐约听到什么“附庸风雅”、“贻笑大方”的话,一时好奇,就跟了上去。

几个书生兜兜转转,离了街道,一路朝北而去,走了大约两里路,一条大河横断了去路,河边聚着一群文人,似乎在举办诗友会。

“风、月都已经满了,雪、花还各差一首,诸位贤友切莫过于谦让,有了好诗好句,尽情施展,可别藏着掖着啊。”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抱拳笑道。

“今日实在是才尽于此,这两题就由老郑你自己来补上吧。”另外一个头戴东坡巾的儒生谦逊说道,其他人也是纷纷附和。

站在旁边不远处的贾里玉看到这一幕,心知肚明这是其他人有意要捧那个老郑,所以才故意推脱“才尽”,这么说来,中国文坛的吹捧之风果然是由来已久。

“这两题有什么难的,我就可以写。”正当众文人互相推让之际,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忽然响起来,众人循声望去,看到不远处站着一个身材瘦削的少年,那少年头上歪戴着一顶破皮帽,脸上手上全是黑煤炭,正满不在乎地看着几位作诗的文人。

少年虽然一身黑不溜秋,但贾里玉却看得眼前一亮。

“哪来的小乞丐,如此大言不惭?”一位手持扇子的文人斥责道。

那少年道:“是不是大言不惭,总要写过才知道。”

手持扇子的文人还要说话,老郑摆手道:“易简莫要动怒,所谓才子不问出身,让他写来就是。”

扇子文人微微拱手,斜眼看向那少年,道:“你既说自己能写,上前来写吧。”

那少年道:“我若写出来,可有什么好处,不然不是白给你们看好诗。”

易简扇子一合,眉头微皱,正要发作,老郑接道:“倘若小兄弟写出令我等心服口服的诗,我有五两白银相赠。”

那少年听到“五两白银”摇头地笑了笑,道:“五两就五两吧。”神情言语中颇不以为然,看得一众文人直骂“无礼”,那少年也不理会他们,径自走到桌前,伸出脏手拿起一支狼毫,挥笔写道:桃花影里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狂笑当歌自陶情,兰花弹指红颜老。

“好诗!”老郑看到第二句就拊掌叫好,等少年写完,又赞了一句:“好字!”

其他文人闻言,也纷纷凑上前去观看,看到纸上那四行娟秀、精致的桃花小楷,也忍不住暗暗喝彩。

“第一句落英神剑掌,第二句碧海潮生曲,第四句兰花拂穴手,没错了,就是她!”看到这首诗的贾里玉最终确认了那个少年的身份,心里既激动又惊喜。

这时听到那个老郑说:“诗是好诗,字也是好字,我无话可说,这就将银子奉上。”不料那少年道:“你既识得好诗好字,银子我也不要啦。”说着转身就走。

贾里玉当下也不再犹豫,猛然拍手道:“好诗!文武兼备,真是好诗!”

两句突兀的叫好瞬间吸引了场间众人的目光,看到贾里玉的装扮,有人不免嘀咕一声:“又来一个乞丐?”

戴着皮帽的少年刚走两步,听到贾里玉的声音,忽然止步,回头看着他,双眸隐有好奇之色:“他怎么看出的文武兼备?”

贾里玉上前一步,歉然道:“因为突然看到好诗,一时没忍住喝彩,扰了大家的雅兴,请勿见怪。”

有人接道:“你一个小乞丐也懂诗?”话刚落音,忽然意识到刚才那个小乞丐就写了一首好诗,脸上一红,低头不语。

贾里玉也没有针锋相对,笑着说:“读过几年书,略懂一点。”

刚才斥骂皮帽少年的易简摇扇道:“莫非你也要来写一首?”

贾里玉有心吸引那皮帽少年的注意,道:“倘若方便,我也可以粗作一首,共襄盛举。”

易简有前车之鉴,嘿了一声,不知道如何接话,老郑道:“今日诗会,能遇到两位小兄弟,恐怕也是缘分,现在风花雪月四题,只有‘雪’字一题还没有诗,你就作了这一题如何?”

看了先前那个小乞丐的桃花诗之后,老郑心里已经在怀疑这是有高人在幕后指点,叫人来砸场,以阻止自己立名。倘若反应太过激烈,说不定对方会使出其他手段,让自己这一众文友更加下不来台,因此不如顺水推舟,以不变应万变。

果然,老郑发出邀请之后,那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