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末工程师知乎 > 第384部分(第3页)

第384部分(第3页)

基本上,正规的武士都获得了胜利。输给义字营的,大多是一些从农民晋升上来的下级武士。

结果出来后,义字营的士兵们有些恼怒。义字营士兵作为先加入的部队,目前来说其地位是高于武士的。在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面前输掉比试,让义字营的士兵们觉得脸上无光。

李植站在天守阁上,为武士的胜利鼓了鼓掌。

“好武艺,不愧是从小就练习武艺的职业军人。”

真田信之身后的四个武士将领见李植夸奖武士们,抬起了头,有些期待地看着李植。

李植说道:“寡人即将攻打越国,武士们将战斗在山岭和密林中。武士们若能够在这场战争中立功,我保证让你们都过上顿顿有白米饭和鱼肉吃的生活。而征服整个中南半岛后,我保证让你们每人都能在中南半岛分到土地,成为地主。”

听到李植的话,武士将领们眼睛一亮。

李植的话里,已经给予了武士们想要的一切。吃稻米,吃鱼肉,成为地主,这就是武士生活的终极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武士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去死。

“愿为殿下效死!”

真田信之率领四个武士将领匍匐在地,表示彻底臣服。

李植一挥手,几十个翻译官跑下了天守阁,将李植的命令传到了五万武士的队列中。

武士们听到翻译官的传话,一个个兴奋得满脸通红。亡国、投降的羞耻渐渐被美好前程带来的兴奋替代。他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激动地跪在了地上,朝李植所在的天守阁匍匐不起。

李植扶着天守阁平台的栏杆,点头说道:“军心可用,中南半岛可得!”

第九百一十五章 战象

九月初三,镇南伯李老四率领十五万大军,杀进了越国北部。

这次出征志在占领整个中南半岛,所以动用的兵力很多。包括六万义字营、五万武士军和四万虎贲军大兵,可以说是李植的富余兵马全部出动。

去年年底李植在山东和天津征召了四万新兵。这些新兵练了十个月后被调到日本执行军管。而原来在日本的四万老兵被替换出来,参加李老四指挥的南征。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征伐,李植第一次在战争中动员这么多人力物力。光是随军的辎重民夫,就征召了十万人。

将二十五万人送到大明和越国的边境花了李植半个月的时间,这还是有大量蒸汽轮船的条件下。

义字营和武士军这还是第一次坐轮船,一路上十分地兴奋。这种划时代的运输工具也让这两支新加入的军队更加敬畏李植,庆幸自己跟对了人。

为了满足远征军的后勤需求,李植征召了一镇九省一半的民用蒸汽轮船,动用二百多条轮船,将小山一样的物资运到了广东钦州防城此时的行政区划和后世不一样,广西省南方的沿海地带在行政区划上全部属于广东,广西没有出海口。

粮食和军用物资运到防城港以后并不走陆路,而是动用轮船往越国沿海地带送。越国的土地基本上都靠海,从海上运输可以减少后勤线被敌人打断的风险。前面的部队打到哪里,轮船就把军事物资送到哪里。

不仅是前线的轮船和民夫在忙碌,后方的仓储物流人员同样忙个不停。在后方,各种物资源源不绝的运到天津,一车一车地往轮船上装。可以说,整个天津都因为这场远征动员起来了。

李老四指挥十五万大军一路南行,在越国北部的北江城城东遇到了越国的军队。

越**队人数也不少。

很显然,越国北部的郑家和南部的阮家已经联合起来了。在灭国的威胁下,在李植这个前所未有的敌人面前,南北两个宿敌放弃了往日的恩怨,组成了一支人数在十二万左右的联军。

根据李老四的情报,其中有郑家九万人,阮家三万人。

两支大军对峙在北江城城东的冲击平原上,各自列阵十几里,浩浩荡荡。

李老四将中军设置在一个较高的土丘上,用望远镜观察越国的军队。

越国大军的西边是郑家的军队。郑家的士兵装备很落后,所持的都是长枪大刀,身上连盔甲都没有。而东边的阮家军队就看上去精锐多了,阮家的士兵都穿着锁子甲,不知道是和西方人买的还是自己生产的。

阮家三万人的队伍中还有六千把火绳枪。火绳枪完全是西式的,李老四换了个高倍望远镜仔细看了看,确认这些火器都是来自欧洲白人。

阮家的队列中,更有一百多门火炮。不过那些火炮都是小炮,最重的不过十二磅。

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东西,只能算是过时的武器。

唯一让李植麾下将士们吃惊的,是阮家队列中间一百多头战象。

那些战象李老四从没有见过,一个个都有两、三米高。战象身上披挂着巨大的锁子甲,背上坐着两个士兵。前面一人是驾驭战象的人,用一个类似马缰绳的东西控制战象的方向。后面一个人手上举着一把火绳枪,是战象上面的远程火力。

那些战象经过长期的训练,显然已经十分驯服。此时战象站在军阵中,几乎是一动不动,看上去分外肃杀。

这些战象看上去巨大无比。虽然两边的兵马隔着五、六里,但李老四这边的士兵已经看到了战象的高耸象背。

虎贲军的士兵倒还好。虎贲军的士兵都是老兵,经过无数血战,手中有各种先进武器,当然不害怕这些畜牲。但是义字营和武士军就是第一次遇见这种大自然中最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