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一直骑到庄子中间的百户官厅,这才跳下马来。在官厅正堂上,李植见到了即将离任的上一任管队官。
老管队官叫做严越,三十多岁,正要平级调到“流河里”去担任贴队官,只等李植来交接了。和李植稍事寒暄后,他就把范家堡的黄册账簿交给李植,又带李植查验了各处军械仓库和米粒粮仓。
“庄中含匠户、军户在内,合计有六十一户,口三百七十一,其中男子二百一十一口,成丁一百五十七口,不成丁五十四口。女子一百六十口,其中壮女一百零四口,幼女五十六口。”
李植一路听着,收下了黄册账簿,严越便带李植去校场点验守庄庄兵。
严越让几个总旗小旗分头去召唤庄兵们,自己和李植在校场旁边的一间空屋子里等待。开始李植还不明白严越为什么躲进破屋子里,后来李植站了半个小时就明白了:外面烈日炎炎,不站在屋子里等是要中暑的。李植站在不通风的破屋子里等得汗流浃背,那些庄兵才慢慢集合起来。
庄兵们穿得破破烂烂,手上拿着生锈的刀剑长枪。李植一眼望过去,估计来的兵丁还不到三十个。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没有战斗力,一看就是从军户中抓来凑数的。估计大多数凑数的兵丁根本拿不到军饷,难怪对集合命令拖拖拉拉。
两个总旗穿得好一些,站在队伍前面。只是这两个军官看上去也疏于武艺,只感觉吃得好一些不是那么瘦弱。
庄里唯一有战斗力的恐怕是严越的六个家丁。不过这些家丁属于严越的私人武装,并不属于庄内的庄兵。
李植翻了翻黄册,向严越问道:“账上不是说有庄兵五十七人么?”
严越翻了个白眼,似乎在心里骂了李植一句明知故问,这才说道:“有逃额!”
李植心里嘀咕:这拉了这么多军屯余丁上来凑数都只能凑三十个不到,那实际的逃兵情况得有多严重。李植又瞥了严越一眼,暗道这军官拉了这么多余丁来凑数,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空饷。天津镇的营兵月饷是二两银子,这严越光吃空饷一项上一个月就要贪墨好几十两银子。
不过李植又想,估计不光严越要吃空饷,严越的上级对军饷也要雁过拔毛,严越可能也贪不了那么多。而且他还要养家丁。想到这里,李植朝严越问道:“每个月发下来的月饷,能有几成?”
严越似乎对李植的追问极为不满,哼了一声,答道:“发下来你便知道了!”
见他这种态度,李植也不再多问。
交接完毕,严越拍了拍手,便带着家丁骑马走了。
第五十二章 整顿范家庄
从严越手里接下范家庄,李植便正式上任,成为管队百户官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植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范家庄这个屯堡内大扫除,清除堡里的垃圾和人畜粪便。
李植穿越到这个时代,最不习惯的就是明朝差劲的卫生。以前李植是一介商人只能管着工厂和作坊,但此时李植是一庄之主官,有能力改变范家庄一地,他当然要从范家庄做起提高卫生条件。
此时是七月,并非农忙时候,整个庄子的所有军民都被李植动员起来参加扫除。
李植组织庄丁在庄子外面挖了一个大坑,要把清理出来的垃圾全部运到这个坑里面。明代没有塑料什么的,不需要考虑降解问题,埋在地下过几年就全部腐烂了。
李植带头,全庄人忙活了一天,在庄子里清出了一百多车垃圾。垃圾实在太多,才运一半就把那个大坑全填满了,李植只能组织人手在旁边又挖了一个坑。
清理完现存的垃圾,李植又和军户们约法三章,严格规定以后不许军户们乱扔垃圾。所有垃圾全部丢到李植布置在全庄各处的二十个大垃圾桶里,由李植安排人专门清理。
乱丢垃圾的,杖责十下!
不仅如此,李植针对庄内大多数军户家庭没有茅厕的现状,组织军户们改造了二十间废弃的屋子,把这些屋子挖成公厕。平均每十五个人使用一个公厕,这十五个共用公厕的人轮流清扫公厕。如果专人检查时候发现公厕没有清洗干净,前一天清扫的人杖责十下!
每个公厕都建有化粪池,用来基肥。
把这些事情做完后,整个屯堡顿时面貌一新,就连那令人作呕的臭味都消失了。走在庄里的道路上,那道路上下十分清洁,再找不到什么垃圾。
道路两侧的垃圾粪便清除了,李植又带人在道路两侧挖排水沟,防止下雨天道路积水无法通行。
庄里卫生条件一下子改善了,军户们都十分欣喜,看向李植的目光都多了几分期待。说实话,军户们也是正常人,也不愿意像猪狗一样在垃圾粪便堆里过日子,但明末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组织力,凡事都坏在一个各自为政上。以前的管队官不管这事,百姓们无人组织,垃圾粪便只能乱扔。李植稍微一组织,成本无非就是雇佣两个人每天专门收垃圾,庄内便焕然一新。
整顿完庄里的卫生,李植就开始处理庄里的人事关系了。
李植这几天在庄内观察下来,发现庄内最大的贪官就是前任管队官。他不但克扣军饷,吃空饷,而且还役占士兵。克扣军饷好解释,就是欺占士兵的月饷。所谓吃空饷,就是兵士逃亡后管队官不重新招募,把逃亡兵士的兵饷吞进自己腰包。所谓役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