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找不到比这好的待遇了!进了东家门下,我在亲友面前都挺直了腰杆了!”
听到纺纱工人们的回答,李植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既然满意纱厂的待遇,就要记得一条,纺纱厂的机器,你们是不能议论的,也绝不能对外面的人泄露纺纱机的秘密。”
“一旦有人违反保密条例,绝对会被纱厂扫地出门!”
“我再强调一次,但凡透露一点纱厂的机械给其他人等的,立即扫地出门!”
听到李植严肃的警告,纺纱工人们都不敢说话。一时间,站着四百人的黄泥地上陷入了一片沉默。
李植大声问道:“你们明白了么?”
听到李植询问,众人才大声答道:“我们明白了!”
“东家放心,我们明白的!”
“我们绝不会背叛东家的!”
听到众人的回答,李植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说道:“明白了就好。好了,所有人进厂,开始进厂熟悉机器吧!”
在纺纱厂里将新工人培训了几天,纺纱工厂便开始运转了。
培训的时候,纺纱厂的新工人都对珍妮纺纱机无比惊讶。他们哪里见过效率这么高的纱机?一个个都对东家,也就是李植,惊为天人。
有了纺纱厂,如今李植只需要购进去过籽的棉花,就能向织布厂供给棉纱。比起购买棉纱,购买去过籽的棉花就便宜多了,李植可以赚取不少原属于董家棉纱商的利润。
这一天,李植正在刚刚落成的纺纱工厂的各个车间里视察,看到工人们都干得十分用心,整个工厂高速运转,心里十分满意。
李植走进三号厂房,看到大表兄郑开成在那里和几个主管在讨论管理事宜。郑开成现在是纱工主管上面的经理,月钱五两,手下有五个主管和四十五个纱工。
李植走上去站在郑开成的身后,听到郑开成说道:“纺纱量不能达标的个别工人,还是以手把手指导为主,扣月钱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否则容易让其他纱工们产生恐慌心理。只有对极个别明显是消极怠工的工人,才采取停止肉荤供应,甚至扣月钱的办法。”
郑开成背对着李植不知道,正侃侃说着,其他的五个主管都看到李植了,纷纷对李植行注目礼。郑开成见手下们表情有异,这才转过身,看到了李植。
“哎呀!东家来了!”
郑开成是李植的表哥,按辈分可以叫李植一声弟弟。不过如今李植的事业一日千里郑开成十分佩服,不敢托大叫李植弟弟,而是和其他人一样把李植叫做东家。
第四十章 曾作泽的新圆领
李植对郑开成的用词十分满意,也不把郑开成叫做表兄,而是称为开成:“开成你颇有管理心得嘛!”
“比不上东家高瞻远瞩!”
见郑开成夸奖自己,李植来了兴趣,笑笑地眯着眼睛问道:“我如何高瞻远瞩了?”
郑开成见李植追问,舔了舔嘴唇说道:“东家让我说,我说不好东家可别生气”
李植淡淡说道:“你大胆说,说错了不怪你!”
郑开成这才点了点头,侃侃说道:“依我看,东家做的这纺织机器,效率十分高,盈利能力也很强。如果东家不是高瞻远瞩,一味扩张,到时候棉布生产多了冲击市场,就要让天津附近织布纺纱的小民们日子难过了。”
郑开成说的其实很对,明朝还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如果李植全力扩大织布工厂,利润确实会直线提高,但却砸了自然经济下在家织布纺纱的妇女饭碗,不但会让这些人陷入贫困,而且会造成政治问题。
郑开成侃侃说道:“东家不急着扩大织坊,而是往上游发展建立纺纱厂,这就避免了直接冲击市场价格。纺纱和织布都在自家工厂里完成,就把那些棉纱经销商的利润赚来了。这些商人毕竟是少数人,又都习惯了竞争和风险,他们的利润被东家赚一些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郑开成所说的,确实是李植所想。李植并不想冲击明末的自然经济,所以才谨慎扩张纺织工厂的规模。
李植听到郑开成话,点头说道:“站得高看得远,开成不愧是读过书的人。”
听到李植的夸奖,郑开成摸了摸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
顿了顿,李植说道:“开成,让你做个经理有些屈才,我让你去做肥皂作坊的总管,如何?”
郑开成愣了愣,问道:“东家的意思,是把整个肥皂作坊给我管理?”
“对!我给你一个月八两银子的月钱,管理整个肥皂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