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和应家两家人,现在全靠小姐了。”
陈凤欣笑了笑,说道:“所以说啊,也不能全赖王爷对我们士绅不好。要不是王爷开的股票交易所每年帮我们赚钱,我们哪有钱给我那五个侄子成亲买宅子?当初均田赋时候的士绅但凡有一点跟随王爷的,买些股票就都发财了。”
“那些不投资股票,不存银行,活生生把积蓄的银子败掉的士绅,都是自作孽。”
环儿听到这话不太认同,红着眼睛没有搭腔。
陈凤欣眨着眼睛想着事情,一时也没说什么,两人在屋子里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环儿才说道:“小姐,那现在辽东的服务队利润不行了,我们的股份怎么办啊?难道就看着他们跌下去?”
陈凤欣想了想,问道:“环儿,我们多少钱买的?”
环儿想了想,脸上有些欢喜起来,说道:“大小姐,我们是三两一股买的,现在是十两九钱,翻了两倍多。我们一千二百两嫁妆银子买了四百股,到现在算下来赚了三千一百两银子。”
陈凤欣点头说道:“罢了,赚了这么多也够了,你明天去交易所把这些股票全卖了。拿五百两银子给大少爷送去,让他去河南挑个市镇中心的热闹位置,把酒楼开起来。”
陈凤欣说道:“河南在王爷治下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就算大哥开酒楼赚不到钱,以后那酒楼的本身价值也会涨起来,到时候转手卖了也是一笔钱,绝对亏不了。”
陈凤欣又说道:“我看报纸上说河南的农业要大开发,接下来河南要逐渐实现机械化种植。那天津的农业机械工厂订单要接不过来了。环儿你拿二千两银子去买五家农械厂的股票,每家买四百两。”
环儿见小姐有了新主意,眨了眨眼睛,开心起来,“小姐,我知道了。小姐最有主意了,小姐看准的股票一定不会亏钱的。我们昨天亏的四十两银子肯定能赚回来。”
“只是,小姐,给五百两给大少爷开酒楼,我们就只剩下三千八百两了。姑爷若是知道你拿这么多钱接济大少爷,会不会不高兴?”
陈凤欣笑了笑,说道:“你姑爷应家本来也是大士绅,和陈家一样家道中落。你姑爷现在每日在外面和一帮落魄的士绅子弟醉生梦死,每个月给他十两银子喝酒钱他就什么都不管了,他哪里会管我接济不接济大哥?”
环儿咬着嘴唇想了想,没有说话。
陈凤欣叹了口气,说道:“应家指望你姑爷是指望不上了,只能靠你姑爷那两个儿子了。如今他们在小学里成绩都很好,以后若是能读上中学,在市政厅当上一官半职,就算是没给应家丢人。”
环儿听到小姐的话,突然脸上一红,看了看自己的肚子。
陈凤欣从镜子里看了看环儿的动作,笑道:“环儿也四个月了,等明天银子到了,我们把荒废了几年的侧院重新装潢起来,以后环儿你就不做丫鬟了,到侧院做应家的新娘了。”
环儿听到小姐的话,脸上涨得血红,说道:“小姐,你又取笑我了。我就是做丫鬟的命,全靠小姐为我做主,哪里做得妾室的?”
陈家小姐转头过去,拉住环儿的手,笑道:“总不能让你做一辈子丫鬟呀!以后你就是应家的新娘,我们就是姐妹了。”
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山卫
重重浓雾中,韦老大站在金山卫的码头上,等待着买家的到来。
金山卫是松江府东南面的一个卫所,毗邻东海。卫所的海岸上有几个海港,因为远离市镇,所以历来是违禁出海者的乐园。
不过今天这里停泊的不只是两艘私自出海的通番船,更有五艘烟囱高耸的蒸汽轮船。蒸汽轮船上装满了白花花的辽东米面,准备倾销给来购货的买家。
韦老大在码头上等了一会,有些无聊,朝旁边的连长韩老头问道:“连长,为什么我们的米面要卖到南方来?”
韩老头坐在一个高台上,将旱烟烟杆在脚底上敲了敲,说道:“这还用问?今年六省一镇大丰收,王爷的粮仓里堆满了保护价收购的粮食,不卖到南方来,难道都拿去喂猪?”
韦老大摸了摸脑袋,说道:“喂猪也好啊,多养些猪吃肉多好?何必把白花花的粮食卖给士绅?”
韩老头冷哼了一声,说道:“喂猪用红薯,用粮食喂猪不划算。现在粮食太多,王爷已经下令让台湾今年起不准再种水稻,全部改种高产的红薯喂猪了。等明年吃红薯的猪长肥了,猪肉价格会更便宜。”
“不过今年六省一镇多出来的几千万石粮食,还是要卖一部分到南方来。否则烂在粮仓里太可惜了。”
韦老大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六省一镇面临严重的粮食问题。
不过这个粮食问题不是粮食太少,而是粮食太多。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天津和山东的耕地面积都是倍增,加上辽东的几千万亩旱田,加上台湾的水稻田,六省一镇的耕地面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数量。
加上今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