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末工程师简介 > 第303部分(第2页)

第303部分(第2页)

今年辽东的麦子大丰收,用报纸上的话说,就是“一千二百万亩辽东麦田麦穗如浪”。据说由于灌溉得力,年景又好,今年辽东的麦田普遍有七斗以上的收成。按报纸上的估计,这一千二百万亩辽东麦田,所产粮食起码有七百万石粮食。

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报纸上分析了,辽东目前总人口不过百万。也就是说,辽东未来一年需要留存的粮食不过三百万石。还有四百万石的粮食,都将成为富余的粮食。

加上山东、台湾这些年不断扩张的粮食种植,今年的李植领内可谓是大丰收。从南方来的运粮海船源源不断将粮食运往天津,堆满了天津的粮仓。

当然,最可怕的还是辽东这多出来的四百万石粮食。这四百万粮食一出来,天津就有些无法消化的感觉了。

从辽东的粮食一开始收割开始,天津的粮价就开始下跌。一开始是一厘一厘的跌,每石粮食跌个几厘,然后是一分一分地跌。

即便是国公爷的平价粮店,也是根据每年的销售量确定收购量的。在辽东麦子“倾销”一般的涌入之下,平价粮店早就把所有粮仓装满,停止了向市场收购粮食。

平价粮店一停止收购以后,粮价直接跳着跌,每天都是一个新价。春小麦的价格从二两一石一路跌到了一两四钱一石。受春小麦价格下跌影响,冬小麦和稻谷的价格也是暴跌。

报纸上已经很严肃的提出了“谷贱伤农”这个问题。天津日报围绕这个问题专门讨论了两天,征集各路人士的意见。但最终也没人能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这暴跌的粮价让顾老二损失惨重。顾老二原先可以得一百一十七两银子。但是因为粮价跌成这样,顾老二只能拿到八十二两银子。一来一去,顾老二损失三十五两银子。

这损失的三十五两银子,可以养活三口人了。

一路上顾老二眉头紧蹙,他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明年的粮价还要降低。据说现在辽东省建好水利设施的旱田高达二千多万亩,明年辽东省要卖到关内来的粮食将以千万石计,那粮价要掉到什么程度去?

顾老二本来就准备靠这三百多亩旱田翻身做富人,没想到却遇上这样的粮价。粮价这样掉下去的话,这些辽东的田庄就不值钱了。

顾老二叹了一口气,走进了自家的别墅。

客厅里,大儿子顾为升正坐在桌子旁看报纸。顾老二的媳妇抱着小女儿坐在一边,正不停地催大儿子把报纸上的事情告诉给自己听顾老二的媳妇不识字,却又想知道外面的事情,每天就催儿子给她念报。

顾老二无精打采的走进屋子里,把椅子往后面一拉,坐在了桌子前面。

“爹,今天厂里忙不忙。”

顾老二有气无力地说道:“也忙,也不忙。。。”

顾老二的媳妇瞪了顾老二一眼,喝道:“什么叫也忙也不忙,你怎么跟丢了魂似的?”

顾老二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顾老二的媳妇想了想,又说道:“当家的,辽东的五十八石粮食你要不要运到关内来卖?那可是一大笔钱!放在辽东的谷仓里莫要发霉了被虫子吃掉了。”

顾老二讪讪说道:“我去问过了,运回来还要十四两运费,如今粮价这么低,真没有什么运头!”

顾老二的媳妇听到顾老二的话,也叹了口气。不过她很快就被小女儿的动作吸引,小女儿吃完了嘴里的一块麦芽糖,又伸着手找她要糖吃。她抱着小女儿站了起来,走到客厅另一头的柜子里拿了两块糖出来。

听到顾老二和娘亲的对话,顾为升突然喊道:“爹,你不知道吗?今天粮价涨了?”

顾老二愣了愣:“涨了?”

“涨了!国公爷出了一个‘国家粮食保护价’的政策,规定凡春小麦可卖一两八钱,冬小麦和稻谷可卖二两二钱,由政府收购,来多少收购多少。我下午在路口的粮店门口玩耍,发现那里面的粮价都涨起来了。”

顾老二诧异地看着儿子,问道:“真的?”

顾为升把报纸往顾老二前面一塞,说道:“你自己看报纸。”

顾老二仔细看了看报纸上的那篇文章,越看越是欢喜。

“国公爷当真是为民做主,这下子不愁麦子卖不出价钱了。”

####

李植坐在国公府的三殿内,前面坐着麾下的几个将领和文官。

郑开成问道:“国公爷设定这国家保护价格,我等闻所未闻,觉得确实是精妙。”

郑开成旁边的几个官员听到这话,纷纷唱和点头。显然,李植从后世政府那里学来的国家保护价格让他们耳目一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