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上的乌合之众哪里见过这样的射杀?一个个慌了神,全部躲进了垛墙后面。
不过躲进垛墙也没有用,因为李植的大炮开始拆城墙了。
两百门大炮对准淮安的北城墙中段,开始了狂轰滥炸。铁质的实心炮弹像是暴雨一样砸在城砖上,很快就把那些城砖和城砖下面的夯土砸塌了。被砸碎的尘土像是液体一样往城墙脚下的护城河里倒,到后面竟把那两丈宽的护城河堵住了一半。
只用了两个小时,大炮就在城北砸出一片长两百米的缺口出来。
只要等李植的辎重队上来填埋这段缺口前面的护城河,李植的大军就可以攻入城中。
然而就在李植的辎重队民壮推着手推车上来填埋泥土的时候,城墙上的乌合之众崩溃了。虽然士绅们这次确实舍得花银子,给足了民壮几两银子,但谁的命都不是几两银子就可以买下的。只听到轰的一声,北城墙上的守城民壮叫嚷着逃下了城墙。
这一片混乱很快就传染到了其他的三面城墙,最后所有的民壮都撒足狂奔。他们躲入城中还担心被李植揪出来,在慌乱中打开了南城门,往城南城外逃去。
富庶的淮安城顿时门户大开,**裸地陈列在虎贲军面前。
虎贲军也懒得追杀那些逃命的民壮,而是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了淮安城。士兵们穿戴着锃亮的半身甲,手持精良的步枪,脚踩结实的皮靴,一个排一个排地进入了淮安城。
“津国公虎贲军奉诏南征,大兵所至,只执罪人不扰平民!”
“出资赞助钱谦益组建江北二镇者,杀!”
“组织民壮阻拦津国公入城者,杀!”
“其余百姓商贾地主虎贲军秋毫不犯,各自安守家中,莫要出来惹事!”
李植在亲卫的簇拥下,骑着御赐的踏风进入了淮安城。
淮安城内颇为富庶,建筑鳞次栉比看上去十分繁华,惹得李植前后左右多看了几眼。
钟峰骑行在李植身边,大声说道:“国公爷,这淮安府有人口百万,江北东西二镇躲在扬州不敢和我们交战,一下子就把这百万人口送给了我们。”
郑开成说道:“可是天子明令我们不许长期控制南直隶的土地。”
钟峰冷哼了一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有办法对付天子。岂能放着这繁华富庶的淮安城空手而归?”
第六百八十一章 周正豪
周正豪是淮安城中有数的大地主。
他是天启元年中的举人。中了举人之后周正豪也参加过四次会试,但是始终没有中进士,渐渐也就放弃了出仕做官的念想。但即便是这个举人身份,也让周正豪成为淮安服响当当的人物。
平日里淮安府士人聚会吟诗念对,周正豪少不了要到场助兴。有时候没有官僚在场,举人身份的周正豪就会主持聚会。周正豪能说会道,虽然诗词做得不敢恭维,但十分善于看人下菜,因此在淮安府士林中颇有名气。
淮安府上下说起文人,周正豪都是前面几个。即便是淮安府知府看到周正豪,也要对他礼遇三分,叫上一声周公。
在士林中如鱼得水不仅是一件美事,更是有实际利益的。知府老爷高看周正豪一眼,周正豪就算是有了倚靠。淮安府府治在山阳县,山阳县县衙里的那些衙役,户房差吏一个个都是比猴子还精的人物,听说周正豪能在知府老爷面前“站得住能说话”,一个个都争先巴结周正豪。
那些衙役差吏不但不征收周正豪的田赋,而且一遇到周正豪和别人起了官司,都毫不犹豫的偏袒周正豪。
周正豪是极会做人的人,每次受到官吏的照顾,总免不了重重打点一番。一来二去,周正豪就成了衙役差吏人人乐于结交的“周大善人”。
这种形势,让周正豪的家势像是京营的“神龟火箭”一样往上窜。
且不说那些通过各种官司抢夺而来的田地、商铺,就说投献土地一项,就让周正豪有了六千多亩良田。这些田地不仅有试图逃税的升斗小民主动投献,更有市井无赖带着争议田产投献周正豪,硬是把别人的田地变成周正豪的。
后面这种投献,被称为“诡献”,是周正豪获得田产的重要来源。
从天启元年中举人开始,周正豪的田产数量一年翻一番。因为周正豪认识官府的人,有权势,那些市井无赖像是苍蝇看到了腐肉,争先恐后地往周家“诡献”土地。这些青皮莫名其妙和那些小民搞出些事情,搞出些争议,然后就带着田产往周家送。
小民们一代代传下来的土地突然就变成了周正豪的,只能万般无奈和周正豪打官司,然而最后赢的总是周正豪。被周正豪逼得卖儿鬻女的小农户,没有一百户也有五十户。
周正豪一妻六妾,这些妻妾为他生了五个儿子七个女儿。人到中年的周正豪可谓是春风得意。
然而周正豪的快意人生,因为崇祯十九年春的李植南征,划上了休止符。
周正豪此前参加过钱谦益发起的“士绅自救”,为钱谦益的江北二镇捐了一千两纹银。这笔银子是通过淮安府知府交出去的,周正豪没有大声宣扬。但是周正豪知道,一旦淮安知府被李植抓住,自己赞助江北二镇的事情就一定会宣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