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在总兵府琢磨了几个时辰,想不出什么办法,便又找来了高立功。
“高立功,你让我招天津农民去小琉球种水稻,但我的佃农只会种麦子,这怎么办?”
高立功拱手说道:“大将军,此事也不难,种水稻和种小麦大同小异。若是有一户师父,当年就能教出十户徒弟出来。”
“去哪里找这一户师父来?”
高立功拱手说道:“学生的舅舅在台州府太平县担任县令,颇有些好财。大人若是愿意出二千两银子,学生便能说动他,让他为大将军招募两千户种稻老农。有这两千户老农指点,大人今年运去小琉球的麦农都能学会种稻。”
太平县李植知道,是浙江临海的一个县。这个县离台湾很近,如果能从那里招募稻农,李植的船队来回几趟就能把两千户人全运到台湾区。
李植闻言十分高兴,说道:“好,我给你二千两银子。你去和你舅舅说,招募两千户稻农来。你把稻农都组织好了,我船到了太平县你就带人上船。”
高立功拱手说道:“大将军,走陆路太慢,我等轮船回来了,跟船去太平县。”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好,到时候你跟船去。”
####
韦老大是崇祯十一年进入陷阵团的。
刚入团的时候,韦老大还怀有幻想,以为自己可以在虎贲师中青云直步当上军官,过几年把自己村里的发小全部招进虎贲师里。但没想到现实十分残酷,韦老大入伍后花了三个月才分清左、右,弄清楚该往左转还是往右转。所谓的成为上等兵升为班长的想法,最终证明是个幻想。
一年多了,韦老大一次上等兵都没做到过,至今仍是一名基层士兵。韦老大慢慢接受自己没有当军官才能的这个事实了,回到韦家围子再也不和发小们吹嘘。
韦老大慢慢觉得,做一名普通大兵也没什么不好的。一个月有三两月钱。上个月父母帮韦老大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邻村最漂亮的姑娘。明年四月,韦老大就回去成亲。
不过成亲之前,韦老大出征了。这一次韦老大所在的连队被调上了船,随船来到了小琉球。和韦老大部队一起来的还有八百匠人,说是要开拓“殖民地”。
所谓“殖民地”,是大都督发明的新词。顾名思义,就是繁殖子民的地方。听说大都督要逐渐运送更多的农民来,要把整个小琉球能种田的地方全种上,变成汉人的海外土地。
大都督还把小琉球叫作台湾,说小琉球这名字会引起误会,以后这个岛就称为台湾岛了。
开拓殖民地说起来是好事,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十分麻烦的事情。
韦老大跟着三条大船来到了小琉球北部,在一个海湾上了岸。上岸后韦老大跟着班长到处勘探地形,画地图,最后否决了这个登陆点,又随船往南面开了五十里。到了新地方发现还是不好,又往南开了五十里。
折腾了几天,否决了五、六处地方,郑指挥使终于选好了地方,让匠人和士兵们上岸干活了。
首先是烧荒。指挥使选了小河边一个高出周围土地的小山头,让士兵和匠人们在山头下面砍树砍出隔离带,然后就一把火把山头上的干枯树木全烧着了。大火烧了整整两天,在山头上烧出一片遍地焦黑的空旷土地出来。
在这片空旷的焦土地上,一千人下船扎营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 生番
扎好了营,烧砖瓦的匠人们便去找黏土,烧石灰的匠人们则去找石灰石。
韦老大则随着班长四出搜索,确定周围的地形,描绘地图。
这一天,韦老大这个班走到密林深处,发现了一处生番营地。
生番就是台湾岛的土著,这些土著的文明还处在渔猎游耕阶段。台湾的生番有不同的族群,韦老大这个班发现的这一群生番住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屋子里:那屋子用粗大竹子插入地面做屋架,在这个竹架子上面搭上其他竹子做地面和屋墙,然后在屋顶覆盖茅草做屋顶。
那些生番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男女都穿裙装。他们脸上纹着各种颜色的图案,看不见皮肤颜色。
韦老大发现这些生番后,生番们很快也发现了韦老大这个班八名士兵。这些生番们对待外人十分不友好。一见到韦老大八个人,三十个生番们就嚎叫呼号着,举着刀剑长矛冲了上来。
韦老大的班长下令士兵们自由射击。
韦老大早就给步枪装好了子弹,此时举起步枪就瞄准了一百步外冲过来的一个生番头领。那个头领看上去比较老,手持一把铁头长矛,其他的生番都围在这个头领旁边。
韦老大摁下了扳机,火花猛地从火门处冒出,“啪”一声巨响,接着整个步枪往后一挫,从枪口喷出了火舌和烟雾。韦老大的肩膀顶在枪托上,此时肩膀被步枪的后座力顶的一冲。等韦老大抬头再看那个生番头领时候,那个头领已经倒在地上抽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