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二十六日,东阁大学士杨嗣昌坐在宣大总督陈新甲的中军帐中,铁青着脸。
这次陈新甲分卢象升的兵,和天子说好了是分一万六千。结果圣旨到了卢象升那里,只有两个参将一个游击合计六千兵马奉命来投。而最关键的李植一万人马,却直接无视圣旨,继续留在卢象升处效力。
杨嗣昌感觉自己被李植煽了一巴掌,分外的恼火。
陈新甲也是一肚子的火,和杨嗣昌说道:“阁老,这李植如此跋扈,要不要上奏天子,参他违抗圣旨目无圣上?”
杨嗣昌冷哼了一声,想了半天,最后却是摇了摇头。
“这个李植立功太大,风头太劲。如今两战歼敌三千多,即便是违抗圣旨留在卢象升处,天子知道了也不会罚他!你若是参他得罪了他,他到时候反驳你一个‘款和误国无心杀奴’,你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陈新甲狠狠说道:“那就任他这样不听调度?”
杨嗣昌吸了一口气,说道:“等一等,等一个月,若是他不能再立新功,便参他违旨误国!”
陈新甲愣了愣,问道:“那如果他这个月又立下功劳呢?”
杨嗣昌叹了一口气,说道:“若他再在卢象升麾下立功,那天子就会十二分地支持他。到时候我们不但不能参他,还要为他违抗圣旨圆场!”
陈新甲听到杨嗣昌的话,一口气噎在喉咙里,有种说不出的郁闷。
“这个李植的兵马,实在太强。”杨嗣昌站起来,看着帐外的兵马,缓缓说道:“想办法,一定要想个办法,把李植和卢象升分开来!”
####
卢象升被分走六千兵马后,召集剩下的李植和三个总兵议事。
诺大的中军大帐中,如今只剩下三个总兵和一个李植,看上去十分冷清。
坐在中军大帐中央,卢象升问道:“诸位,如今我部尚余兵马两万五千,该如何战?”
山西总兵虎大威说道:“东奴兵分多路,在京畿南面劫掠,我部不如乘其兵力分散之时,寻其一部、两部兵马歼之!可以立功!”
大同总兵王朴犹豫说道:“如今我们只有两万多人,若是惹恼了清军让清军大兵围过来,恐怕凶多吉少!”
虎大威不忿说道:“怕什么?难道就和高起潜一样拥兵不战?”
宣府总兵杨国柱说道:“我们有龙虎将军的一万强军在此,鞑子便是来三、四万人也围不住我们。鞑子兵力分散,仓促间也集不齐那许多兵马!不怕他们!”
听到杨国柱的话,卢象升等三人都看向了李植。
李植拱手说道:“末将赞同虎将军的说法,可以寻找落单的一、两路东奴兵马歼击,见机行事。若真的被围,末将的兵马一定愿做前锋,用大炮火铳率领大军杀出重围。”
如今李植的兵马在卢象升麾下独大,他一家的战力比其他四家合起来还强,众将十分重视李植的意见。此时听到李植的话,卢象升和三个总兵仿佛吃了定心丸,都放心下来。
王朴说道:“既然龙虎将军这么说了,我也不怕清军了!”
卢象升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军便一路南下,追赶东奴,力争抓到一、两路兵马歼灭之!”(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血花
十一月三日,卢象升和李植的军马杀到高阳县,遇到了一路清军。
那路清军大概有一万五千人,中军中高举着一杆织金龙纛,正在围攻高阳县城。高阳城外的陷阱坑洞已经全被清军的战车填平,高阳城中守军苦苦支撑,破城只在一、两天内。卢象升的援军来得恰是好处,再晚几日,就要为城中守军收尸了。
看到两万多明军杀过来,攻城的清军不情不愿地弃了高阳城,在城下摆开阵势,迎战明军。
清军这些年来对阵明军极少失手,往往一千清军能追着两、三千明军跑。虽然城下的清军只有明军的一大半,但他们显然清军认为明军不堪一击,人多也没用。
李植抓来几个鞑子俘虏,指着远处的清军旗帜问他们:“那是哪一路清军?”
通事把李植的汉语翻译成满语,那几个俘虏对着远处的清军旗帜张望了一会,答道:“那是饶余贝勒阿巴泰的旗帜!”
李植又问道:“阿巴泰有多少马甲,多少步甲?”
那几个俘虏说道:“如今清兵全归入三大营,战时按需从营中分出兵马给贝勒统帅,兵力都是临时分出来的,我们不知道这一路兵马中有多少马甲,多少步甲!”
李植让手下给了这几个鞑子几鞭子,把这几个鞑子活口抽得鲜血淋漓,疼得呜呼叫唤。不过这几个鞑子呜呜哇哇喊了一通,却还是不改口。
李植这才放过这几个鞑子活口,让士兵把他们押下去看管。
李植骑马赶到卢象升的中军,卢象升正和三个总兵对着地图商量破敌方略。看到李植来了,卢象升欢喜说道:“龙虎将军来得正好,我们正在划分侧翼,商量如何布置才能打败这支清军!”
卢象升想了想,又问道:“龙虎将军抓获俘虏众多,这些俘虏可知对面的清军将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