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沈家这疼闺女的劲,唐红梅怀疑沈家还会往里头贴补一些。
想想自己当初结婚的时候,提着个旧包装着两身旧衣服坐在李保国后座上就走了,唐红梅越发的心酸。
竟然还想让自己回去给小弟装修房子,想屁吃呢。
结婚第二天,李保海带着沈丹上阳家巷子吃了一顿饭,张荣英就暗示以后让他们自己在井岗巷过自己小日子就是了,没事不用过来。
就这样,沈丹和李保海开始了不知羞不知臊的生活,没有婆婆在眼前晃荡,下班她就找李保海去,要么跟李保海一块回娘家,休息放假的时候专找肖大婶干仗。
由于沈丹性子大大咧咧,手头也舍得漏零食啥的给孩子们,所以不管是唐红梅还是选明选宏几个孩子,都很喜欢她,倒是过了一段其乐融融的日子。
7月12日,从去年就传的沸沸扬扬的“取消子女顶替接班制”相关的四项文件终于落地。
子女顶替制虽然解决了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就业问题,但违背了社会公平和择优录取原则,使生产职业固化,也容易使职能部门出现固化,更容易出现家族化现象。
不但让社会失去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还不利于选拔有能力的人才,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政策上面明文规定了,10月1日后,国营企业招用工人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
这政策一落地,整个城市都沸腾了。
尽管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但百分之九十人的眼里,稳定的铁饭碗才是一辈子衣食无忧的依仗。
趁着实行还有两个多月,大家各显神通,提前退休的提前退休,为了工作嫁娶的赶紧嫁娶,没有工作的到处凑钱找门路。
一时间,市面上的工作岗位的价格水涨船高,就连卖掉工作的李保军都感觉亏大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李保国下班来到了阳家巷子,带来了一个他们信用社福利房的消息。
前面几十年,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统建统分”模式,住房都是由国家或者单位全额投资建设,然后按照职工的工龄,职务,家庭人口情况分配给职工居住。
职工仅拥有房子的使用权,产权依旧归国家或单位,住房维修管理费等,也由国家或者单位承担,相当于职工免费住,是典型的福利房。
现在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意识到完全由财政负担住房建设的模式难以为继,开始了探索住房商品化改革。
各城市已经在试点“补贴售房”,由职工出少量成本购买单位的内部福利房,这价格受单位贴补后极低,但也仅限分到名额的单位职工购买,带有明显的福利性质,价格也远远低于房子实际成本。
而李保国这次过来,正是接到了通知,这个福利购房,他的名字就在名单之上,毕竟他已经在信贷部干了六七年了,一家五口,现在住的还是父母的老房子。
可他手上没有钱,所以只能找李金民和张荣英想办法。
要换成李保海和李保军,有地方住,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再买福利房了。
可李保国读过书,想的远,心眼也不是俩个弟弟能比的。
这种机会,他怎么可能放弃,不管住不住,只要从父母手中抠出钱来,这房子就是他私人的。
“爸妈,我下面三个孩子呢,树大分枝,以后孩子大了都得要房子,我干了这么多年才有名额,这是一次机会,你们一定得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