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里的气氛顿时一片和谐。
姜余在接下来谈话中道:“城外灾民众多,只有梁老板您一个捐粮恐怕压力太大,我小门小户出身对县城大户又不太熟悉,还希望梁老板能带我引荐几位其他商户老板。”
“姜老板前途不可估量,怎么如此妄自菲薄呢?”梁老板大手一挥,“这件事惠及灾民和县城,我又怎么能让姜老板一家一家的跑呢。我这就立即修书,传信给县城中几家商行老板,相信他们接到消息后一定会主动过来的。”
姜余点头微笑,这一刻如同顾文承附
体一般。
“那就有劳梁老板了。”
梁老板动作很快,其他商户的动作也很快。
就在中午姜余和周航在梁老板家里吃饭的时候就有几家商行的老板赶了过来。
姜余立马放下了筷子,一瞬间投入了工作。
第二天下午,刘知县带头,身后跟着七八个商人,再后面便是推着木排车上面放着米粮、木材、锅灶的衙差和家丁。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赶到了城外,在门口值岗的衙差见到这一幕,扯开嗓子开始大喊。
“施粥——”
“排好队,排好队!”
“小孩和女人来这边排队!”
“不要拥挤,谁敢闹事就没饭吃。”
“你!说的就是你,老实些!”
“……”
县衙支的粥棚处开始煮粥,跟着来南城门处的商户们开始让自家的小厮支起新的粥棚。
粥棚支起来以后,梁老板再让人在支起的粥棚做上面拉了一条大红底色、黄色字体十分醒目的横幅。
横幅上写着“梁氏米行、施粥救人”八个字。
梁老板看着这条横幅,心中忍不住赞叹起姜余。
不愧是姜老板,同行就是懂怎么给他们这些商户争好处。
站在城门口的刘知县看见商户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建施粥摊,看着一旁县衙施粥摊处冒起的袅袅炊烟,又看到排着队等待布施的灾民。
此刻,刘知县深刻的明白了什么叫论迹不论心。
他太阳看着万里无云的蓝天,眼眶隐隐有些泛红。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刘知县喃喃道:“圣人之言,利人千万载。可怜我愚钝至此,如今才明白这句话。老师如今我也真正懂得您之前为何会说‘民入水’了,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