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贝叹息一声,摇摇头向前走。心中知道王常郁闷,不是所有的地方官全像公孙末禹一般能耐,本事有限。大多数是维持,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人,族群抱团,拿不出一个短期见效又少付出的致富方案。别人全抵制。
只要做到可让当地人继续活下去,又不造反,对朝廷来说则是个不错的官,至于还指望带当地百姓富裕,乃非能吏不可为之。
按说王常这个县令没大错。除非再查出来贪墨、受贿、以权谋私,或者乒百姓,否则哪怕他把钱用错的地方,好心做错事了,都不能治他的罪。当然,如果他真的犯了其他的几条,即使贪一百文,罪都不小。
心中想着。小贝又看看跟随的公孙末禹。琢磨着当地百姓生活更好点,县中财政收入翻几番,他贪个百十来贯的没问题。要说公平与公正,这世上哪有啊。
“老伯,问你个事。”小贝突然出声问向旁边的老头。
“别说一个,丫头你问几个我都答。知无不尽什么的。”老头高兴地说道。
王常猛地说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闭嘴。你知道?你知道带我们过好日子?”老头训斥一声,换成小贝等人来之前他不敢说县令。现在却不怕,估计县令当不长了。即使继续当也不怕,甭说县令,州刺史做错了当小贝几人的面依旧敢骂。
难道你还有胆子报复?你试试,今天你报复,明天就有人抄你家。因小贝几人的事情报复,是阻百姓向皇上的进言之路。进言之路不顺则国运难通,你说你是什么罪。…;
王常似乎也想到此点,故对老头的训斥连个愤怒的眼神都不敢有。
“老伯,别管他,我问问,你们喜欢一个不贪不占,一心为民却无法让你们生活更好的官员,还是喜欢非常聪明,只拿出一点点精力就能让你们生活好上几十倍,但是又会贪污其中一些钱的官员?”
小贝问道,这个话题恒古至今,各有对错。
老头一下子被问住了,一直到队伍进到土墙范围之内,才吧嗒两下嘴说道:“照我说,要看地方。好比我们汶山,一年到头吃不上两回肉,好不容易在山上猎个什么,得做成干肉,拿到外面换成油和盐巴。
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野菜是好东西,饿极了草根树皮同样不错。县令想贪,自己过得舒服,我们恨不能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换成公孙小子,按他的办法再过上一两年的,他想贪就贪点吧,他也不容易,总不能富了我们苦了他自己。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也盼他过舒服了,上面真有人来查,旁人我不晓得,我自己会帮忙说话,能拦则拦。
要说你家三水县,一定不同,大家都有钱,平时不缺东西,你当官的无非是帮助维持维持,你凭什么贪。等你把该用在县中的钱贪了,别人用啥。你三水县的人不贪对吧。”
“敢?借他们一百个胆子,我让他们有命赚没命花。嘻嘻,其实我家那边没有官员会贪,贪的钱不如好好做事之后拿的钱多。百姓的眼睛是雪亮地。老伯你说王常他个县令贪没贪?”
小贝好像弄懂了一个问题,把话题又引向王常。
王常瞬间感觉寒冬降临了,还是自己站在岷山顶上的时候降临的,真要说贪了,罪加五等,直接杀头没问题了。
“我没贪。”想着脑袋,王常扯着嗓子喊起来。
小贝淡淡地说道:“有理不在声高。”
“我真没贪,你看看,你们都看看,看看我的衣服。”王常继续喊,说话间把自己外面的官服掀起来,露出里面的内衬,内衬的布料还是不错的,大男小男过来伸手摸摸,互相看一眼,点头,由小男说道:
“蜀地二等锦,针脚细密、蚕丝柔滑,唯一缺点是绣工略差,一等上品就好多了,比如……比如小仙的内衬,小仙过来让大家看看。”
小男想想自己等人身上穿的不是蜀锦,是精绵的,只好把丫鬟叫过来,掀开外面的上衣,露出里面的衬子。对周围人说道:“这是一等上品蜀锦,王县令的衣服能值个五贯钱,不过看样子穿了有年头了。上面打了补丁,还有肚子这里快磨断丝了。”
“谢谢,谢谢,好人啊。”松了口气的王常感激地说道。同时羡慕地看一丫鬟小仙,人家一个丫鬟穿的都比自己好,你们这帮刁民,怎不去说一个丫鬟穿的好不行呢。
刁民们当然不在乎张王两家的丫鬟穿的有多好,张王两家的内院早成传奇了。据说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可以当一个好的地方官,整个大唐突然死一半官员,把两家的内院顶上去就没丝毫问题,政令依旧畅通。
刁民们在乎的是王常王县令是不是做样子,于是一个个纷纷上前摸王县令的衣服,在上面留下各种手印。
王常被摸的心都抽抽了,咬牙硬挺,一件衣服而已。总比命丢了强。…;
“补丁不是新打的。”终于有人下结论了。
“不是。”有人附和。
“穿着有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