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宝就算计这点事情了,要不怎么让李隆基来了,就是让新罗主动承认天池是谁的,按正常规划来说,长白山属于渤海都督府,但那边有新罗的人住,主要是在山上采人参。
原来的渤海都督府归大唐,只是名义上的。
如今张小宝给弄下来了,还没有去清理别的地方的人,一个是那里人口少,另一个是不好防范,地方太大,巡逻不过来。
所以他才让李隆基到东北玩,为整个地区壮壮声势,让地方的人有种真正归属于大唐的感觉,皇上来了嘛,自然就是承认了渤海都督府,不再是未获得承认时的尴尬。
同时还给新罗一个表现的机会,就是在主动性上更积极,逐渐承认新罗作为大唐一个府路的地位。
其实张小宝自己也可以逼迫新罗突然就愿意变成大唐一部分的心态转变,但太生硬,无论怎么说,张小宝也仅仅是一个节度使,还不是新罗节度使,人家新罗自己是个国。
李隆基来了,以后再对付新罗,新罗的贵族阶层在面子上也能说得过去。;
要不然反抗太过激烈的话,自己还要费心思来安抚。
另一点是张小宝想在今年冬天,弄一部分新罗人来这边安居,到时让李隆基说句话,成立大唐与新罗共同的贸易县,鼓励新罗人迁徙到贸易县居住。
如果不愿意来,可以告诉他们,大唐今年的粮食产量因灾害频繁,减产甚巨,与新罗进行交换的粮食没有了,为了不毁约,用其他价值更高的东西来代替。
比如精美的丝绸,比如结实好用的铁器,比如制作考究的陶瓷,用此来代替粮食,从新罗收回绵花。
如果新罗人不想被饿死,只能拿着东西到新成立的县中来交换粮食,县里再来点优惠政策,并大力宣传新罗大唐本是一家,就会有很多新罗人留下来。
“接着咱们会让过来的新罗人先富起来,再让他们回去帮忙宣传。”在张小宝跟李隆基说话的时候,王鹃小声地跟王皇后讲张小宝的计划跟打算。
王皇后听得连连点头:“好办法,这样做就不用动手打了,还是你跟小宝的心肠好,不忍心对新罗的人动刀兵,难得。”
王鹃被夸的汗都下来了,然后对王皇后说道:“母后,这几日要赶路,您就得留在积利州,还有惠妃娘娘,不然路上耽搁太长时间,到了地方也回不来。”
李隆基也在问张小宝:“照此说,朕来来回回的,工夫都耽误在路上了,明年去吐蕃道的时候,可不能这般匆忙,朕要好好溜达溜达,吐蕃那边景色比起此地如何?”
“没法比,各有不同,吐蕃唯一的毛病是到地方之后,喘气费劲,我会在您出去之前,让工部和医学院把氧气瓶准备好,您现在想想,天很蓝很蓝,云很白很白,风很大很大,就能想个大概。”
张小宝趁李隆基想天和云的时候,用最快的速度把饭吃进肚子里,当李隆基还是没想清楚,打算问他时,他已经吃完了。
船是要交给新罗和日本的,所以众人得下去,休息一天之后,乘自己的船出发。
码头上有不少人已经开始从船上卸货,全是从京城购买的各个地方的土特产,总不能白跑一趟船,给当地人提供货物的事情也考虑进去。
船上会留下开船的人,还有维修的技工,在同样租给日本和新罗的炮舰保护下前往两个地方,但炮舰只允许新罗和日本派人在船上观看、协调,却不允许他们碰武器。
当李隆基等人准备下船时,货物已经卸得差不多了,小贝这回没往水中跳,而是边说话,边顺梯子向下走。
“哥,为什么不向新罗和日本多要一个试船费?我们可是帮他们一路试船,凭借我们的身份,冒着危险给他们试船,他们难道不应该表示表示?”
小贝说的就是这个话。
已经先下来,站在码头上的风桥正二听到从头上穿来的声音,好悬翻进海中。
张小宝很欣慰,照眼前的情况发展,妹妹以后上当受骗的机会会很少。
“小贝,你要记住,国与国之间的友谊,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我们今天帮助了他们,或许将来我们也需要他们的帮助。”
换一个大唐的其他孩子,张小宝还真不敢这么说,他怕那个孩子会当真,但小贝绝对没问题。
果然,小贝一副受教的样子,说道:“哥,我懂了,其实不用将来,我们现在也需要他们的帮助,不如让日本多派五万人过来帮我们干活,以此来证明他们的友谊。
我一会儿就去找风桥君商量,我相信,他会同意的,日本国内也会同意,因为我大唐和日本之间的友谊深厚,他们一定也是这样想,而不是把我们当成敌人那样拒绝。”
风桥正二与三本、三寺几乎同时坐在地上,怕控制不住掉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