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田园大唐(全本) > 第667部分(第2页)

第667部分(第2页)

王鹃也显得颇为无奈,对蒋岑说道:“蒋大人,你们司农寺如今不琢磨种地和嫁接,开始打算进军食品加工行业了?”

蒋岑不傻,一听王鹃的话,再看看两个人的表情,知道自己琢磨出来的粉条,人家瞧着不希奇,更甚至是早知道。

转眼间,蒋岑表功的心思没了,显得很不好意思。

“王大人,不是司农寺非要做粉条,我们负责培育改良种子,得知道一下用途才行,好有针对性进行研究,但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玉米、土豆等东西究竟能做多少事,还望王大人解惑。”

蒋岑不得不解释,同时也想看看,张小宝和王鹃究竟知道多少用途。

“原来如此。”王鹃表示理解,看张小宝:“小宝你说。”

“又是我?那……好吧,蒋大人,你方才说的三样,嗯,首先,在工业上面有一定的作用,不过眼下还应用不到,更多的是在吃的方面起作用。

此三种作物,易于储存,做法繁多,地瓜的秧子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做成咸菜,玉米的秆子、外面包裹的皮,还有中间的囊,按照不同的收割时期,能做为燃料和牲畜与家禽的口粮。

玉米还能像大豆一样榨油,以及酿酒,土豆在粮食不够的情况下,可当成主粮,而且既然能做粉条,自然有淀粉,那么也能做糖,说实话,土豆淀粉糖的味道,实在是让人值得回味。

非要说哪个更重要,我个人意见,是玉米,针对性选择时,对玉米研究的投入进行倾斜。”

张小宝说话时拿起玉米粉条,看看色泽,微微摇头,那意思是做的不好。

蒋岑认真地听,还掏出个本子,拿根铅笔,把怕忘记的东西写下来,等张小宝说完,道:“对玉米进行投入倾斜,记好了,我先回了。”

“等等,时过晌午,蒋大人吃过没?”张小宝关切地问一声。

“饭没吃,来之前,吃掉不少粉条,地瓜粉太粘,已吃不下饭。”蒋岑摸摸肚子,准备离开。

张小宝突然把他叫住:“再等下,我想起个事,司农寺一定有不少各种作物的秆子和脱皮,你们不要扔,要节约、利用。

你回头去工部,让他们帮司农寺做一个粉碎机,以刀片旋转,被粉碎物进给的方式来达到粉碎目的,粉碎好了东西,你分别做实验。

一部分颗粒用来掺在煤中,看看能不能提高燃烧效率,一部分给牲口喂食,看看哪种牲口喜欢,一部分夹在木板中,做保暖材料,再有一部分做沼气原料。”

蒋岑把本子再次掏出来,一条一条记,记完了之后,抬头看张小宝。

张小宝沉吟片刻,道:“你们制作粉条的想法很好,但是,思路还不够开阔,司农寺负责的是农业,很大很重要的一个部门,要多想想,如何利用农业的技术,跟工业、畜牧业、渔业、进行关联性合作。”

“是,是,张大人,我全记下了,回去后让司农寺的人都琢磨琢磨,每人想一个点子,然后讨论可行性。”;

蒋岑态度端正地说着,他见中书令的人时也没有过这种态度,因为司农寺的地位越来越高,他是懂技术的人,有时甚至瞧不起中书令的人,但面对张小宝他不敢,他总觉得自己这点技术在张小宝跟王鹃面前拿不手。

“张大人,还有没有其他方面需要主意的?”蒋岑觉得自己今天来对了,以后也要经常走动,总不能事事都等人家亲自过来,司农寺得到的好处不少了,该主动主动。

张小宝沉吟片刻,摆手道:“我没有其他想法。”

“我补充两句。”旁边方才不出声的王鹃开口:“司农寺的职务分配上,还不够详细,不够系统,我看过你们写在大唐报纸上的话。

大萝卜如何如何,青萝卜如何如何,胡萝卜又怎样怎样,乱,何不直接归属在萝卜科,具体方面,你们司农寺再细分。

百姓家中能看报,几乎都是上学的孩子来读,你指望一个孩子能理解多透彻?当是我家的小贝他们?

你们可以用图片、表格的形式,把相同习性、相近组成成分的东西归在一个科属里,你们不好掌握,去医学院,让他们做切片分析,他们需要各种能够成为药品的材料,还能帮你们分析病菌,制作农药。

今后你们自己也要成立专门的研究项目组,或者说是部门,对农药、化肥,进行实验,然后控制,尽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在可以工业化生产的时候,你们司农寺也更赚钱了。”

蒋岑精神高度集中,运笔如飞,刷刷刷在本子上写,等王鹃说完这几句话,他额头上已见汗了。

停下笔,喘息两下,好奇问:“医学院还能做这个?”

“医学院做的就是这个,他们早已成为体系,并逐渐加强研究,细分科目,一个医学院花掉的钱,是现在工部的十倍不止。”

张小宝插了句嘴。

“啊?”蒋岑从来不知道还有此内幕,他知道百十万贯扔进工部,溅不起丝毫水花,照此说来,医学院岂不是已花掉上亿贯,他们干什么了。

“想不明白?与你说说,医学的发展,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多个学科。

没有橡胶时候的器具替代品,实验用的牲畜与家禽的购买费用,需要某种矿石的时候得不远几千里去找,还要抓别的地方土著来实验新的药品。

算了,这方面你不用知道,能堆满十八层地狱的罪恶让我一个人来背负好了,呵呵,我早已习惯当坏人。”

张小宝说着说着,自嘲地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