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日子过的并不怎么好,谁让自己的身份在那里摆着,想不被排斥都不成,可自从王鹃带兵打过之后,生活上是一天强过一天,吐蕃这里再也没有人敢对自己不敬,就连赞普都要让自己几分。
如今张小宝和王鹃再一次亲到吐蕃境地,自己住的房子便修了又修,平时所用一应物品更是其他人的几倍之多。
这或许就是张小宝当初在彭州关说的弱国无外交吧,听闻张王两家的庄户在对外的时候就收到恭敬,没人敢去陷害和欺负,自己应是那大唐的庄户,主家越强,自己过的就越舒坦。
张小宝和王鹃没有心思去管金城公主,按这边的说法,嫁出去的姑娘就是泼出去的水,总不能找到金城公主对她说回大唐,咱不陪赤德祖赞玩了。
“从现在开始,只要我还活着,就不允许大唐再用女人来寻求那一时的安宁,这是你们男人的耻辱。”
王鹃收到赤德祖赞的信和礼物,同时也收到了金城公主的信,信中询问了大唐的一些事情,也说了自己在吐蕃过的还不错,大家都让着自己,吃喝不愁,想玩还能被一群人保护着出去溜达,看看风景什么的。
信中说的不错,可王鹃还是从中看出金城公主有点想念大唐,于是郑重的宣誓,眼睛还看向张小宝。
“看我做什么?又不是我让她嫁出去的,至少这些出嫁的女人能让大唐少死点人,而且还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在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使得各民族之间……。”…;
“行啦,跟历史学家似的,你这话说的虚伪不虚伪?赤德祖赞也真坑人,牦牛是好东西,可他是不是傻呀?至于一百只弄成五十只公的五十只母的么?男人都知道多找几个女人,牦牛就非要一夫一妻?他是故意的,不然牦牛母的多了,繁殖的更快。
还有啊,牦牛总不能拉回京城去养,会水土不服的,扔这边吧,回头还要跟李隆基说,一百头牦牛是咱们与他一起养的,明年剪点毛给他做毯子,再挑能杀的公牦牛杀掉冻好运回去让他尝尝。”
王鹃不等张小宝把话说完,便给打断了,开始为牦牛的事情犯愁。
张小宝突然发现自己也有跟不上王鹃思维的时候“牦牛的事情似乎不重要,赤德祖赞的反应才重要,看样子他们与多食人真的有关系,不然又怎么会只派后勤兵,当他吐蕃后勤兵能比上咱翼州后勤兵?
我决定了,在这里最少呆上三个月,多则半年,等不及了,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去占去忙碌,光跟周围这一圈小国家玩了,突厥和吐蕃趁早解决。
一边用来饲养牛羊,一边用来做跳板,正好可以把河北道北部的事情解决了,他们一共出兵四万,用他们的人来打,来钳制吐蕃和突厥,等钳制不住时再让各个都督府继续增兵,不同意就是破坏友谊,同意咱们自己就养精蓄锐。”
“朝中呢?你爹马上要入京了,张说还没动静,李林甫的位置稍微变动了点,王毛仲还是和葛福顺成了亲家关系,你可得快点动手,我不想再陷进政治旋涡当中。”
王鹃没反对张小宝的用兵计划就算是认同了,话锋一转,又回到了朝堂之上。
“早呢,早呢,回头再说,当务之急是跟多食的人接触一下,他们过来次也不容易,随便杀掉岂不可惜。”
在张小宝和王鹃忙着大布局的时候,小贝一帮小家伙也闲不住了,忙着小布局。
一百个十来岁的护卫接到命令,开始做风筝,自己到山上找树枝,自己找纸,自己勾兑火药,准确地说是摔炮。
“这风明天真能往那边吹吗?竟然敢砍我家的梭梭树?我看他们是吃了熊心,吞了豹子胆。”小贝把手指头放在嘴里沾湿,拿出来感受风,忿忿地嘟囔着。
“当地人这样说的,油已经炸熟了,棉花也放上了,就等着明天风一变,咱们来个火烧联营。”……,
第四百一十二章 谁烧营地说不清
风,从天还没亮时就转向了,朝着多食人聚集地吹去。
给小贝等人报天气预报的人得到了一枚银币,一枚只流行在小贝等人中间的通用银币,得到的人如果无法购买小贝等人的产品,可以把银币打造成首饰给自家的孩子戴。
在有风的情况下,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最适合放风筝,一百多个孩子不理会沙漠中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把风筝一个接一个放起来。
“放。”小贝大喊一声,有三个小护卫手中的绳子相继断开,天上的三个风筝自由地朝着多食人的营地飞去,在空中一路下降,最后落在离多食人营地几十丈远的位置。
作为哥哥的小孩立即计算起风筝的高度来,在设定风速不变的情况下,风筝的线有的被收起一部分,有的则是放出去一部分。
“二哥,能行吗?”。小贝不确定地问道。
小海吧嗒两下嘴“应,应该能行吧?不少字我算过的。”
“信你一次,准备子风筝,挂。”小贝选择性地相信了哥哥的计算水平,对其他护卫又喊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