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宝和王鹃同时摇头,模式是有,可模式却总是在变的,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他们那个时候也没有人敢说哪一种模式是最好的,所谓的好就是适应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环境。
“毕爷爷,真写出来有好几套模式,就像兵法一样,兵无常势而水无常形,我们做的两轮车毕爷爷您总知道怎么骑,那不是走一条直线,是在左右徘徊中寻求稳定,不左不右,也不中间,经济一说同样如此。”
张小宝不是不能写,只要他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给变成文字就行了,可就怕有人拿着他写的东西当教条,做好了是应该,做不好该把责任都推到他身上了。
“那难道就没有办法?”姚老头听着觉得非常遗憾,他感觉到张家在地方的发展模式是一样的,就是拿出来钱进行基础建设,按照当地的环境和作物合理搭配,也不算是太难。…;
王鹃看到姚老头的表情就知道他想什么了,他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解释道:“姚爷爷,天下的事情别人做完了拿出来看其实都是这么一回事儿,大势上差不多,就好象行军打仗,无非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少数敌人,想办法让敌人打不到自己,而自己又能打到敌人。
可真正的战争战略战术运用的时候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对大形势的把握,对局部地区的了解。时间差,环境地形等等等等,缺一而不可,细节决定成败。”
“哦,是我急了,还不是因你们家能让地方快点发展起来,指望找一条好的路,让整个大唐都能变强,那难道就没有办法了?”
姚老头怎么说也是当过几任宰相的人物,反应非常快,作了下自我检讨,又不想死心。
迎着四个老头的目光,张小宝叹息一声“难啊,既然是以人治人,那就要看官员的本事了,可最难把握的就是人心,我写,到时候让官员学习,来人啊,把我那院子中的舒州规划拿过来。”
张小宝说完这句话就开始等待,正好趁机会陪小家伙们玩一会儿,小家伙们其实不在乎玩什么,在乎的是谁陪他们玩,张小宝和王鹃是他们最大的依恋,只要有大哥哥和大姐姐在旁边,他们就高兴。
等把大珍珠转了一次又一次后,规划书终于是被人给捧来了,比起四个老头先前看到的那十几张纸来说,这次的规划书要厚上许多,足有几百张的纸,从过年开始,张小宝和王鹃就忙这个事情。
把规划书摊开,张小宝拿出来一份说道:“这是四位爷爷看到的。”
把这份放下,又拿出来一份接着说:“这是补充计划。”
再拿“这是应急计划,这是或许遇到的事情时所用的副计划,一地的发展规划不是那么好做的,必须把所有的风险都考虑进去,然后完善和补充,学习的官员在做计划的时候,绝对不允许只有一份计划书,而是一套,否则就是渎职。”
四个老头这是第一次看到详细的计划书,也终于是明白为什么张忠到地方处理政务的时候那么流畅了,和运气没有丝毫的关系,竟然是用心血铺就。
怪不得张王两家不怕遇到困难,那是因为他们把所有可能会出现的困难都给写出来了,并且还有相应的办法,厚积而薄发。
“高人啊,果然是高人。”张老头对这方面相比其他三个人是最差的,如果让他来写这种计划,他觉得自己得累死。
张小宝和王鹃没有说什么,只是欣慰的一笑,但求事功,不事张扬。
毕老头一份份的计划书摸过去,抬起头来说道:“小宝,你爹下一次就别去洛阳了吧。”
******
今天这章少点,因为涉及到的内容我写着太费劲,不写还不行,需要几个伏笔,谢谢大家的月票打赏和订阅支持,推荐票也多多支持一下,再次感谢……,
第一百九十七章 千般努力付东流
张忠下一任官职的事情确实不好办。按张小宝的想法是到一个稍微清闲点的地方,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政治斗争上,从而帮父亲练习,毕老头四个人则是打算把张王两家继续派到贫苦的地方,继续搞建设。
张小宝已经为这个事情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故此非常坚持,不同意把父亲派到贫苦的地方当官,毕老头是想用虚职来弥补品级上的不足,争来争去,张小宝只好以此事需要家中商议过后来暂时搁置。
等张小宝和王鹃两个人找借口离开的时候,毕老头还在劝说两个人跟家人好好商量,为了转移四个老头的关注程度,张小宝二人只好才用别的办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首先就是幼儿园开学,过完了年,大家又该重新聚集到一起生活与学习了,和去年一样,平常百姓人家还无法享受到这个待遇,凡是能够进到幼儿园的小家伙,不是家中就钱,就是家中的势力够大。
可惜说与最开始成立幼儿园的初衷有很大的不同,王鹃和张小宝对此事也非常的无奈。不是两个人不想让所有人家的孩子都有机会,实在是师资力量太过缺乏。
幼儿园与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