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话音未落,便被李世民抬手打断。
“朕登基以来,殚精竭虑治理天下,如今四海升平,享些清福又何妨?当年隋炀帝修运河,滥用民力才致祸端,朕这离宫不过是取用内帑,无伤大雅。”
李世民轻抿着西域进贡的葡萄酒,话语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魏征袍袖一振,踏前半步:“陛下所言差矣!
内帑虽非国库,然煤炭厂所获皆来自百姓血汗。
今关中大旱,陇右流民尚栖身破庙,陛下却以民脂民膏堆砌离宫,恐寒天下民心!”
“朕已开仓放粮,赈灾之事自有户部处置!”
李世民将玉盏重重搁在案上,酒液溅出在图纸晕开墨痕。
朕已开仓放粮,赈灾之事自有户部处置!”
“修离宫不过是效仿先帝营造翠微宫,何以就成了劳民伤财?”
魏征白发因激愤微微颤动:“先帝营造翠微宫,乃为避暑疗疾,且规模远不及此!”
“陛下可知十座煤厂因贪腐损耗几何?官员层层盘剥,最终苦的还是百姓。
若将这些钱财用于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方显明君仁德!”
李世民猛地起身喝道:“够了!”
“朕治理天下十余年,何时轮到你这般危言耸听?昔年朕纳谏,是因天下初定;如今河清海晏,你却仍以旧例束缚朕!”
魏征扑通跪地,额头触地:“陛下!
隋炀帝亡国前亦是自恃太平,奢靡无度。
前车之鉴不远,望陛下以史为镜,莫让贞观之治毁于……”
李世民抓起案上图纸狠狠掷出:“住口!”
“朕看你是老糊涂了!
来人,送魏公回府,非宣召不得入宫!”
李世民很是生气,朕用自己的钱,又非国库的钱,与尔何干?
皇帝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魏征离去,但并没有就此罢休的意思。
李世民初期以贞观之治开创盛世,厉行节俭,与民休息。
但随着国家安定、国库充盈,帝王的奢靡之心悄然滋生。
魏征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的道理,一座避暑离宫看似只是帝王的私人享受,却可能成为奢靡之风的开端。
一旦开此先例,后续或有更多铺张之举,如增加宫廷用度、频繁举办庆典等,导致上行下效,整个官僚体系与社会风气随之腐化。
魏征的劝谏,实则是在“防微杜渐”
,阻止李世民走向贪图享乐的歧途,维护贞观年间来之不易的清廉政风。
李世民提及“隋炀帝修运河致祸端”
,试图以此证明自己的行为并无不妥。
但魏征看到的是,隋炀帝的悲剧不仅在于滥用民力,更在于其背离了民心。
运河本身虽有积极意义,但隋炀帝以暴政治国、穷奢极欲,最终引发民怨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