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眼中,勾结外族是对李氏血脉的背叛。
当年窦建德俘虏她时,她宁死不愿为窦氏联姻,正是出于这种华夷之辨的执念。
若李治与突厥勾结,在她看来等同于认贼作父,必然触发其最强烈的宗法谴责。
同安大长公主年逾八旬仍受礼遇,靠的不是权力而是德行标杆。
若支持的晋王身败名裂,她的识人之名将彻底崩塌,甚至被后世史书评价为误国老妇。
为了死后能在宗庙留名,她必然会在丑闻坐实前与李治切割,甚至亲自出面弹劾以彰显大义灭亲。
同安大长公主的失望,意味着晋王失去了宗室支持。
宗室对储君人选的态度虽不直接决定皇位归属,却能影响士族人心向背。
若同安大长公主公开指责李治有辱李氏门风。
李渊旧部遗老们也会对晋王嗤之以鼻,从而李治再无翻盘余地。
不得不说,这一次,算是武媚娘拯救了李治。
此时,李世民看向稚奴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欣慰。
“若你大兄跟青雀,都有你这般懂事,这便好了。”
虎毒不食子,李世民对素有仁孝之名的稚奴,自然不会是往坏处想。
尤其是在太子跟魏王的对比下,此时的晋王,显得尤为突出。
虽说曾跟魏王一同伏击太子,乃至于暗中调动金吾卫,围攻来庭坊。
可这些事,站在根本利益角度上去看,李世民不觉得李治是为了自己夺嫡。
而是被太子所逼迫,只能跟魏王联手。
因为即便真的击败太子,现在的晋王也不足以再击败魏王。
太子位也只能是落到魏王头上,而非是晋王自己。
更多的可能,是被魏王威胁,利诱,蛊惑,蒙蔽。
李治面对父皇这话,可不敢随便接。
武媚娘再三告诉过他,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暴露出自己要夺嫡的想法。
而是要表达自己绝对没有要跟太子,魏王争夺的心思。
这时的李治,突然是灵光一闪。
躬身作揖道:“父皇,如今突厥入侵,稚奴待在长安无所作为,请回封地,对抗突厥,还请父皇成全。”
这话让李世民都楞了一下。
李治的藩地,是在并州,也就是后世山西太原一带。
并州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李渊曾任太原留守,起兵反隋于此。
李世民把并州作为李治藩地,对于嫡子还是很重视的。
毕竟只有嫡子只有三个。
并州是唐代北方的军事重镇,地处中原与塞北的交通要道,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南下的前沿阵地。
不过东突厥覆灭后,西突厥主要控制西域,其势力范围与并州相隔较远,算是第二阵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