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玉门关外,驼铃新响
玉门关的晨雾里,班超的玄甲军正与西域商队并行。他翻身下马时,腰间的“民心牌”与城墙上的“善意铃”相撞,发出清越的共鸣——那是“民心界”与现实世界的信物在互通。
“班将军!”商队首领掀开帘幕,捧出个镶银的木盒,“这是大月氏王送来的‘星砂’,说能让‘民心牌’更亮。”
班超接过木盒,指腹摩挲着盒盖上的葡萄纹——那是西域特有的图腾。“告诉大月氏王,”他将木盒递给身后的韩信,“等我们解决了安息的粮荒,这星砂便送到‘民心界’。”
韩信点头,目光扫过队伍末尾的项羽。这位楚霸王正牵着匹枣红马,马背上驮着个大陶瓮,瓮口飘出甜丝丝的粥香——那是他用“民心牌”从龟兹换来的稻种熬的糖粥。
“阿籍,”项羽突然回头,“前面有座烽燧,像是被烧过。”
众人策马向前。烽燧的断墙上,还留着暗渊余孽的涂鸦:“汉狗滚出西域!”
---
第二章:大月氏营,星砂映心
大月氏王的营帐飘着酥油香。王座上,老国王摩挲着班超送来的“民心牌”,牌面的“善”字在火光下泛着暖光。
“汉将,”他的声音像风箱,“我听说你要去安息?那里的贵族囤着粮,百姓饿得啃树皮。”
班超解下腰间的稻种囊:“我带了陈塘关的稻种,能在沙地里种。但需要您的帮助——让贵族们明白,粮是命,不是权。”
老国王突然笑了:“你和那些只会舞剑的将军不同。”他指向帐外,“去看看我的牧民,他们正用你的‘民心牌’换盐巴。”
帐外,几个穿皮袄的牧民正围着篝火。一个老妇捧着块“民心牌”,牌上刻着“平安”二字,正和汉军交换盐巴。“这牌子比金子还金贵,”她对同伴说,“有了它,汉军会帮我们找水。”
班超的指尖触到牌面的刻痕——那是牧民用指甲划的,歪歪扭扭却充满温度。他突然想起项羽说的“糖粥学堂”,心中有了计较。
---
第三章:安息粮荒,背水为桥
安息的都城陷入饥荒。街道上,孩童们扒着粮车哭嚎,贵族的马车却碾过满地饿殍。班超的玄甲军停在城门外,韩信的玄甲军已在城楼上插旗——“汉”字被擦得锃亮,旁边贴着张告示:“用粮换盐,童叟无欺。”
“汉狗耍诈!”城楼上跳下个穿锦袍的贵族,腰间挂着镶宝石的匕首,“你们的盐是假的!”
韩信掀开盐袋。雪白的盐粒在阳光下闪着光,与贵族腰间的宝石交相辉映。“这是龟兹的盐,”他说,“您若不信,我当面尝给您看。”
贵族的匕首“当啷”落地。他颤抖着摸了把盐,突然跪下:“求将军救救我的百姓!我有粮仓,可……可暗渊的巫师说,开仓会遭天谴……”
班超拍了拍他的肩:“真正的天谴,是看着百姓饿死。”他指向城外——那里,项羽正带着“民心使者”队伍,用“糖粥学堂”的陶瓮熬粥。“去告诉你的百姓,汉军不开仓,只教他们种粮。”
贵族猛地抬头。他看见项羽的陶瓮上,刻着“糖粥”二字,和西域商队换粮时用的“民心牌”一模一样。
---
第四章:糖粥学堂,亡灵归心
“民心界”的星雾中,项羽的“糖粥学堂”飘着甜香。陶瓮里的糖粥咕嘟作响,二十多个新生亡灵围在瓮边,眼睛亮晶晶的——那是被“善意”唤醒的魂魄。
“当年我给小栓子煮糖粥,”项羽舀起一勺粥,吹了吹,“他问我,将军,为啥要给我糖?我说,因为你也给我煮过糖粥啊。”
亡灵们沉默了。一个穿粗布衫的少年突然开口:“我……我曾是暗渊的士兵,杀了很多人。”他的声音发颤,“可我娘临死前,也给我煮过糖粥。”
“所以呢?”项羽把粥递给他。
少年接住碗,指尖触到碗底的刻痕——“平安”二字,和他在人间刻在娘坟头的字一模一样。“所以,”他的眼泪滴在粥里,“我也要给别人煮糖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