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的高考很折腾人,除了变成大综合,2003年高考时间正式变更为六月份的七、八、九,比以往的20年来提前了一个月。除此之外变化的还有考场,教室只放20个人,前后间隔足有一米宽。进门的时候有电子体温计,在太阳穴那打一下就看的到温度。方嵘对此高科技非常反感,“还没上考场呢,就先被毙了一下。”
上了考场就是战场,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对待,尤其方嵘,对待的是能不能和家勇一起念大学。
被折磨了三天,第四天早上,家勇开看方嵘时,发现她坐在床上愣愣的,轻轻摸她脑门,“怎么了?”
“感觉好像少了什么,”方嵘转头看他,一脸的疲惫,“我不知道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这一年,好像做梦一样,就这么完了。十二年,就那么三天,就完了?”
“呵呵,完了。”
“咱俩以后还能在一起上学不?”
“能。”
“我跟你成绩差挺多呢!”
“你报哪,我报哪。”看她小脸愣愣的,眼睛里有点不相信的意思,“大不了,你上调剂的专业,我上最好专业。”
“这话怎么这么别扭呢?”方嵘起床穿衣服,“我这回考的相当好,估计跟你也就二十分以内的距离……可能二十五,但是还是有上一个学校的可能。”拽住他耳朵,“肯定能!”
“就算不在一个学校也没关系,咱俩在一个城市,不住校,天天回家就见到了。”
“那咱俩上哪?”
“嗯?你不想留在S市啊?”
“不想。咱俩也上北京?”
“不去。”
“罗阳再有一年就毕业了,你怕啥?”
“养虎为患,一天都多。”
“哈哈,放心,我就喜欢你一个人。”
“嗯,那你的努力,因为不只你一个人喜欢我啊。”
“对啊!忘了纪锦华了。咱不去北京,她是从小立志进京的人,咱不去。”
家勇给她绑小辫,“你屋里挺香啊。茉莉花?”
方嵘指着窗台上的小盆,“我妈买的,昨天就全开了。”
是啊,全开了,香气四溢的季节,所有苦难多会过去,战争,病痛都有尽头。生活着的人们都还努力的生活着,因为,人间七月天,花都开好了!
妈妈讲的故事
她十七岁下乡,他那年十八。他们是一个学校的,一刀切都成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
青年点儿在辽河边上一个叫*家窝棚的地方,十年九涝的地方,不涝的那一年定会丰收。这很穷,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下了大坝,两排红砖小房就是青年点儿。
望不到头的高粱玉米,赚不到够的公分,开不完的公社大会,没有盼头儿的农村建设,堆砌着一个个年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