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孔祥耀回来吃完饭,又跟着送货的拖拉机去了镇上。
现在他正在镇上的水泥沙子店门口,和老板说着话。
正好看着店里干活的人装货。
把水泥装够了袋数,先送过去。
然后在去河里拉沙子。
河边沙子的开发,都是承包出去。
承包的人都是那些有钱人或者有关系的人。
村里到镇上的这条大河很大很长,承包的人自然有好几个,他们都是分片区的,一人管自己那片地方,反正河大,沙子多。
但后来挖沙子的老板越来越少,最后官家也不让乱采乱挖了。
最大的原因是,大河被挖的到处是大坑,雨季到了,沙子少的可怜,水多了流的湍急,一脚踩下去,人就会掉坑里。
因为这条河是去镇上赶集的必经之路。
村民在河面最高的地方(浅水区),搭了一个石头桥,到了赶集的时候,人们都会从这里经过,去赶集。
大河是由南向北的流淌,河的东面和西面是陆地。
往河的东面走就是镇子,往西面走就是孔家村。
河的南边建了一座大桥,大桥上面都是自行车,大客车,摩托车经过,步行的人们不愿意走桥上,主要是路程太远太绕路了。
大桥底下已经挖沙子挖出了10米的大坑,夏季有人去河里洗澡被淹死了,这里也就成了禁地。
再也没有人敢来洗澡了。
有一年雨季,一辆大巴客车为了赶路,开的很快。
司机开车撞到了桥侧边的栏杆上,整个巴士栽进了水里,救了一天一夜才把人全部捞上来。
这件事发生以后,来大桥行走的人更少了。
巴士大车依旧从这里走,因为去镇上的道路只有这一条。
河的最北面是一片庄稼地,河水经过地里往远处的北边流去。
不过现在经过各种挖,也成了一个个深坑了。
只有南边到北边的中间位置还是浅水区,有一块块的石头,搭成了小桥。
起头是一个长方形的石头,一步的距离又放了一块椭圆形的石头,在往前一步又是一个正方形的石头,就这样石头接石头,形成了简陋的小桥。
夏天女人洗衣服孩子玩水洗澡,都在这个浅水区。
赶集走到这的妇女,都会坐下来歇一歇脚,洗把脸或者趟一会儿水,凉快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