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公司的代表伊藤健二,收到消息的速度并不算慢。
但他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他没有第一时间选择雇佣卡尔商业咨询公司这样根植于德国本土的老牌团队。
这导致他费尽了心力,才通过各种私人关系搞到一张酒会的邀请函。
当他终于走进这座位于耶拿郊外的古老庄园时,酒会已经进行过半。
水晶吊灯下的男男女女衣着光鲜,谈笑风生,空气中弥漫着香槟与雪茄混合的奢靡气息。
伊藤健二的亚洲面孔,在这种场合本该相当显眼。
在过去,这是一种优势,西方人会主动上前,礼貌地询问他是不是来自日本,然后恭维几句日本制造的精良。
但现在,情况变了。
自从那个庞大的国家加入了世贸组织,一切都变了。
他进来不过十分钟,已经有侍者和两名宾客用蹩脚的口音问他。
“are
you
from
china?”
这让他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冒犯。
华夏人。
在他的印象里,那是一群贫穷、落后,但又充满着一种野蛮生长般渴望的矛盾群体。
他不得不承认,那片古老的大陆正在进行一场他无法完全理解的深刻变革。
他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出现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
用一种越来越开放,甚至有些不计成本的姿态,疯狂地吸引着外资的进入。
没有人敢于真正忽视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尼康,乃至整个日本,都是华夏改革开放的首批受益者。
日本的产品和投资,曾如潮水般涌入那片土地。
从皇冠轿车到尼桑皮卡,从东芝彩电到索尼随身听,日本的商品一度是时尚和品质的代名词,横扫了整个华夏大陆。
《血疑》和《追捕》让高仓健和山口百惠成为一代华夏人的偶像。
那种文化和商业上的绝对优势,曾经让伊藤这一代日本人充满了自豪感。
然而,这一切都在变化。
随着华夏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越来越想摆脱外资的影响,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一大批华夏企业揣着大把的现金,走出国门,来到了陷入经济危机的欧洲。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那些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技术积累的老牌制造业。
伊藤不止一次地在提交给总公司的分析报告里,一再强调这种危险性。
华夏人想要的不是市场,他们想的是技术,是全盘吸收,然后超越。
但无奈,那些坐在东京总部办公室里,思想早已僵化的董事们,根本不把他的话当一回事。
他们沉浸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的辉煌旧梦里,没有人认为华夏能够在可见的未来,威胁到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这次针对阿斯麦公司的狙击行动,就是这种傲慢思维的典型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