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篱笆好 > 第291章 京城我来了(第1页)

第291章 京城我来了(第1页)

两杆老烟枪吞云吐雾,办公室里像着火了一样。

“当当”两声,门被推开,水即生拄着拐杖走了进来。

蒋承应起身开窗,郑铭打开了换气扇,又扶着老人坐了下来。

秘书重新泡了茶,又关上了门,三个人相对而坐,默然无声。

好久,老人叹了一口气:“鸡飞蛋打!”

蒋承应和郑铭没有说话。

有钱难买早知道。

样本不够,不足以支撑足够的试错试验,恢复工艺已然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

站在地方领导的立场上,本着为工作负责的态度,十个人有八个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及时止损,减少开支。

自然而然,与林思成毁约,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压根没想到:看不到任何希望,百分百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不但让林思成给干成了,还超出预期好几倍。

溯清了技术来源,找到了流布途径,证实了关联范围,更复原了完整工艺。

特别是最后两点:与永乐甜白釉、成化斗彩同出一脉,等于无限抬高了河津瓷的历史价值和地位。再结合完整的复古工艺,影响力抵十个“十大考古发现”都绰绰有余。

说直白一点:这是多大的政绩?

现在倒好:影响力再大,价值再高,和他们的关系已然微乎其微。

甚至于不增反降。

因为全是重大发现,光环太多,利好消息太密集。而轰动性越大,越是会让大众“失焦”。

全是大新闻,而人的精力又有限,既便关注,也只关注最惹人注目的那一两条。基本没什么历史,也基本没有任何知名的河津瓷和霍州瓷夹在一堆金光闪耀的庞然大物中,只能沦为陪衬。

反过来再想:如果当初没有近似于决裂一般的毁约,会怎么样?

以“河津瓷”为中心,让林思成一点一点的往外抛研究成果:向上溯源到景德镇影青瓷,向下关联到霍州瓷、元代卵白釉、永乐甜白釉、成化斗彩、德化白、清代薄胎器……

每抛一个,就大肆宣传造势,争取炒作成业内轰动,乃至全国知名的大新闻。不需要过多久,过三到四个月,等前一个新闻热度降个差不多,然后再抛一个,继续炒作。

蒋承应有信心:如果让他操舵,他能让河津窑火遍全国,至少火两到三年。

可惜,没有如果……

水即生皱着眉头:“你们准备解约的时候,我就提醒过:搞学术,搞研究,你投入了,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你不投入,那就一定不会有结果。但一旦有结果,那就是百倍、千倍,乃至上万倍的回报。”

两人依旧沉默。

道理他们当然懂,水即生也确实提醒过。但当时他们压根就没觉得这是什么学术和研究。而是当做是一场生意,更或是一场交易。

没有利润,没有好处,自然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好久,郑铭抬起头来:“水总工,今天请您老过来,就是想请教一下:有没有办法补救?”

水即生顿了一下:“你们想怎么补救?”

蒋承应斟酌着措辞:“截止目前,林思成还没有发表任何论文,没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知情的,基本还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

所以,我和郑局长商量了一下,看能不能做点什么:比如,有没有什么弥补的办法?”

老人欲言又止,很想问一句:你能怎么弥补?

想了想,他直接了当:“最终目的呢?”

“能不能让林老师缓一缓,最好能调整一下研究计划和发掘方案。”

水即生愣了一下,哑然失笑。

缓什么?

当然是往后推一下发掘的工期,并尽可能的延迟对外公布发掘和研究成果的时间。好让地方尽快的制定相配套的宣传方案。

而该研究的,林思成已经研究完了九成以上,甚至于完整工艺都复原了出来,哪还有什么研究计划?

所以,他们想让林思成调整的并不是什么方案,而是说假话:无论什么成果,什么发现,一切都是通过“河津窑”完成的。

比如,不是林思成根据故宫的勘察团队,更不是根据什么陶瓷学家的论著记载找到的霍州窑。而是通过发掘和研究河津窑,然后发现的霍州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