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医生也恭喜起余切来。“恭喜余老师,您要做父亲了。你的孩子已经有近两个月大,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事情了,夫妻之间不要再做什么运动。”
听到这消息,整个科室的都停下来,说了几句吉祥话。
其他正准备来检查的新婚夫妇也向余切贺喜。还有人说:“请余老师给我孩子取一个名字,您取什么名字,我就在户口上这个名字。”
余切连连摆手:“对不住,我眼下脑子一团乱麻,我连自己孩子的名字也没有取。”
激动之后就是担忧。
孩子到底是个男的,还是女的?
陈小旭选择去沪市拍戏,不得不说有这方面的原因。她聪明了避开了和张俪可能产生的矛盾,可如果张俪生了个女孩,那就有些让她白费一番心思了。
张俪也明白这一点。
她立刻做了检查,张俪被推进去做b超,用于鉴定胎儿的性别。她比余切紧张得多。
其实生儿子,还是生女儿又能怎么样呢?
余切安慰她:“我们都是读过大学的人,你也马上要读大学。我是真心实意的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我都爱,其实我还更喜欢女孩儿一些。”
“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这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了,我只希望这孩子能发挥特长,做一个有用的人。”
张俪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笑道:“余哥哥,你又不是我们女人,你当然不知道了。”
检测结果很快出来,男孩。
“准确率在95%以上!”顾方舟道。
这下,所有人悬在心里面的石头掉下了。就连余切也松了一口气。恐怕他也担心家里的后宫失火。
晚上,两人又通知沪市的陈小旭:怀上了,是个男孩。
陈小旭也松了一口气,道:“这下我们大家都好了!大家都开心了!我很快就回来。”
此后一星期,余切对张俪嘘寒问暖,经常陪同她往返医院。
就连陈小旭回来后也没变过。
余切在这一星期停掉了,停掉了工作,只想守着自己的孩子出来。张俪本来害怕自己怀了孩子后,余切对她没有兴趣。
结果却恰恰相反,余切加倍的陪在她身边。
张俪反而劝他:“小旭回来好几天了,你倒是陪人家逛逛街啊。替我照顾她也行!”
陈小旭在旁边听着了,对余切无奈的耸了耸肩,却又对张俪轻声说:“张俪,你现在是关键阶段,这是我们全家的大事。”
我竟然要有孩子了!
这一时期,余切的心态也有所变化。他开始盘点自己的家资,看看能给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答案是拥资近亿。收入的大头来自《地铁》、《2666》,这两本书在西方拿到了上千万美金的版税。
原本不怎么关注的稿酬,他也关注起来了。在大陆,余切能拿到破格的稿酬标准,84年起,大陆的稿酬标准上调为6元——20元,但由于余切在西方世界拿到的天价稿酬,《十月》、《人民文学》在事实上给了他至少四十元每千字的稿酬标准。
可这和在日本发表、在美国发表也远远不如。就连同在中国内部的港地和宝岛相比,也差得很远。
当作家在国际上成名后,再把发表在内地杂志上,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上不划算的事情!
“融冰之旅”后,大陆作家形成了向海外发表作品的风气,天价稿酬很快震惊内地作家。例如《联合报》当年给余切《潜伏》一文开出了四万六千美元的天价稿酬,现在这个稿酬都仍然在继续增加。
这一稿酬算起来,比余切在内地一整年的全部稿酬还要高。
针对大陆这一批特殊的作家,宝岛书商没有选择给台币,而是全盘引入了市场化的稿酬体系。“用美金付版税,按定价的8%计算”,“一本书的出版,需要有合同,版税,代理,佣金……等等环节”。
这些名词对于计划经济下的作家相当陌生,但作家们自然会用最大的功夫研究,他们也很快被养大了胃口。
大陆文学在八十年代后半段的衰落,事实上也和稿酬有关。最顶尖的作家们,把心思放在了如何出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