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省去了调查的环节,但朱元璋依然没有着急动手。
先给刘伯温写了一封信,让他继续调查克扣口粮案,迷惑其他人。
接着又将朱樉叫到宫里,让他动用锦衣卫,配合军方行动。
然后他就召见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人,方国珍。
朱标疑惑的道:“您找他做什么?”
朱樉也有些疑惑,方国珍投降已经两年多,在应天老老实实的,这会儿找他做什么。
朱元璋笑道:“方国珍当年可是海上一霸,各大海商的底子,他最为了解。”
“将这份名单给他看看,说不定就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
兄弟俩恍然大悟,但朱樉有些不屑的道:
“不过是一些商人大户罢了,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朱元璋不悦的道:“狮子搏兔,亦需全力。”
“更何况大明才刚刚一统天下,人心未附。”
“一次针对如此多的豪强大户,很可能会引起反弹。”
“若是因为疏漏了重要信息,导致民乱发生,就得不偿失了。”
朱标深以为然,但朱樉依然觉得太高看那些人了。
刀把子在我们手里,还怕他们造反不成?
朱元璋看出了他的想法,心中也颇为无奈。
这个儿子之前真的被养歪了,虽然跟着马钰之后改变了许多,但有些毛病依然没有根除。
不过他也没有再劝,这种毛病口头教育用处不大,吃两次亏就改了。
很快方国珍就来到乾清宫,恭敬的向三人行礼。
按说,他完全没必要对朱樉如此客气的,但人老方主打一个能屈能伸。
他当军阀的时候,就八面玲珑。
一面和朱元璋交好,还帮忙购买战马。
朱元璋人在应天,却能组建骑兵,多亏了老方。
但方国珍又投靠元朝,享受着元臣的待遇。
帮朱元璋买马,用的就是元朝国公的身份。
后来朱元璋派兵讨伐,他被击败后逃到了海上,实在没辙了就写信投降。
那信写的也是一绝:
您犹如我的父亲,我是您的孩子。咱们俩的矛盾,那就是亲人之间产生了一点小摩擦。
俗话说,小杖受,大杖走。
您训斥我,我恭敬的听着。您派人来打我,我只能跑了。
我要是不跑不就被打死了吗,那是陷您于不义啊。
朱元璋看过之后,果然深受触动,写信责备了他一番,然后允许他投降。
还给他封了官,不过是虚职,只享受俸禄。
但不管怎么说,他算是元末军阀里,少有能得善终的了。
大明新礼法制度,在马钰的影响下,亲王、公主位同一品。
大臣见到他们,只需要行上下级的礼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