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刚没有丝毫犹豫,当确定真的来了钦差,他当场就跳了出来喊冤。
也是第一个喊冤之人。
刘伯温得到消息后,亲自赶到现场,当着所有工匠的面进行询问。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给工匠们做个表率。
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积极提供证据。
得知潘凿子可能遇害,他当场震怒,命人将附近的几个监工抓过来审问。
工匠们听说此事,纷纷聚过来观看。
不一会儿就围了上千人。
负责保护钦差的禁军将领心都提起来了,连忙命人拉好警戒线,将人群隔离开来。
很快负责监管黄刚等人的三名监工被押过来。
一开始他们还不承认,但一通板子下去什么都招了。
毕竟他们的地位太低了,贪污的钱也轮不到他们分,也就是平日欺负一下工匠。
罪责并不算特别大,就算事情被爆出来,惩罚也不会太重。
但如果咬牙不招就不一样了,那是同党,要抄家杀头的。
他们自然不会替上头当官的隐瞒。
通过他们的供词,大家总算是知道发生了什么。
那天潘凿子说要告状,被一名路过的工匠给听到了。
为了换取一点吃的,他就把这事儿告诉了一名叫张昆的监工。
张昆则上报给了上头当官的,然后潘凿子就被带走了。
靠着这个功劳,他获得了重用。
至于那名出卖潘凿子的工匠,也被带走了。
原因并不难猜,灭口。
听到是‘自己人’出卖,周围的工匠义愤填膺,纷纷指责那个工匠。
刘伯温脸色更差,如果是杀人灭口,这就是两条人命了。
就在这时,其中一名监工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补充道:
“刘相公,小的听说潘凿子二人还活着,被关押在楚管事家的地窖里。”
刘伯温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这般清楚的?”
那监工连忙解释道:“小的和那张昆熟识,前天一起吃酒时听他无意间说的。”
听完那监工的话,刘伯温心中一沉。
那个楚管事只是个从九品的小官,没有资格参加迎接宴会,也就意味着他并没有被控制。
那么他得到消息后,会不会将人灭口?
刘伯温不敢再耽搁,立即派人去那楚管事家救人,同时又派人去抓张昆。
抓人自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接着刘伯温又开始询问黄刚还有何冤屈。
到了这会儿,黄刚也是知无不言,将这大半年来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全都说了出来。
其他工匠眼见刘伯温确实肯为他们做主,也打消了疑虑,纷纷站出来陈述冤屈。
刘伯温大喜,找来一群书吏给大家录取证词。
大家的供词其实主要就一个,克扣口粮。
除了前两个月的口粮能正常发放,之后就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