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于科举,李治的想法则就更加简单了。
他要扩招人数。
包括还要亲自面试学子。
在宣布这件事之前,李治还特意找到了顾靖。
他已经关注到了当前的大唐朝堂。
关陇士族太强了,若是没有顾氏的话,李治都怀疑自己一定会被他们完全架空。
李世民那种皇帝倒是可以不在乎一切。
但他不行,这扩招科举人数,自是想以此而破局。
对于这件事,顾靖自是不会拒绝,而是给了李治支持,一系列的改革就这样在整个大唐之上展了开来。
顾靖并未直接去干涉朝堂。
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只需要他站在那里其实便已经足够了。
顾靖比较在意的仍是四方蛮夷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
在经过数年时间之后,迁徙高句丽防线的计划已经基本完成,这确实是让整个朝廷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迁徙所消耗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哪怕如今已经基本迁徙完成,朝廷都还需要为那些百姓再次免去三年的赋税,包括为他们提供开荒时的种子。
这一切都可称之为大消耗。
也好在如今的大唐确实够强,还能承受的住这些,倒也并未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
并且,在这些人的影响之下。
整个中原链接高句丽新罗百济的商道同样也是开通。
这三国如今可谓是完全没有与大唐争斗的想法,且不说高句丽与百济这种被大唐一战差点直接灭了的国家了,就连新罗内部如今都是风波不断。
李世民昔年的手段已经起到了作用。
这三方几乎都在内部争斗,实力也是没有任何的进展。
顾靖自是支持发展商业。
这些百姓们的粮草若是全都靠着中原送过去的话,这其中粮食的消耗便不计其数,就算有商人可以冒险,也根本无法控制粮价。
而若是将目标放在整个辽东半岛上则是完全不同。
并且,顾靖还需要这些常年生活在此地之人来指导九州百姓种地。
地势的不同就注定会有种植的差别,有人指导终是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在顾靖的影响之下。
这三国根本就不敢拒绝大唐的任何要求。
一代代的粮草从三国之中流出,前来滋补着那些百姓。
包括西域如今同样也是如此。
如今的西域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其商路的持续繁荣以及各种教化制度都在无形之间促进着整个西域融入九州。
虽还未曾在整个西域实行九州的制度。
但无论是中原犁耕、水利技术的普及也好,亦或是汉语的应用也罢,如今的西域都已经不再是昔年可比的了。
就在伊犁河谷、楚河流域已经形成了完全汉化的村落。
他们不仅仅说着汉话读着论语顾学,同样也在用着九州的生产技术而生活。
这绝对可称之天大的进步。
因为人们的思想正在发生着一点点的改变。
只要能够如此持续发展下去,两三代人之后整个西域的百姓都会自称为九州子民,这对于整个九州而言,都算是天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