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似乎也已经察觉到了李治的想法,自那件事落下帷幕之后便已经不再去想那么多。
而是安稳处理着手中的事务,直等到他日退去。
“能留个安稳的退路”对于他们这种身份的人而言其实已经很难得了。
毕竟他们可算是忤逆过皇帝想法的人。
如今仍是能在朝堂之上,其实便已经说明了李治对于他们的仁慈。
至少在如今的发展之中李治对于他们仍是没有着杀心。
一切渐渐重归正轨。
包括各地的制度同样也在照常运行,如今的西域商路已经完全打开,在巨大利益的带动之下,双籍制度同样也在照常运转。
一个个西域百姓在拥有着自己国家国籍的同时开始融入大唐。
这能带来明显的差别。
西域各地宣扬儒家教育的私塾之中,学子数量越来越多。
虽然很可能一开始他们的父母只是想要通过让孩子学习大唐文字制度来获得利益,但这种潜移默化就是会削弱他们本来的信仰。
这就是九州文化的神奇之处。
不管你之前有着什么样的习惯风俗,但在开始接受起了九州文化之后,行为习惯就会被潜移默化的改变。
直至你彻底的融入九州,忘记以前的一切。
这就是顾靖要这样做的根本原因。
虽然如今看起来西域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只需要再有一两代人,西域如今的风华风俗便会被完全瓦解。
从各国争雄凝一到九州之内。
除此之外,各种制度的好处也不仅仅只有这些。
明面上的利益便是贸易顺差所带来的白银黄金的收入。
顾靖禁止大唐白银黄金外流,虽然不可能控制的住所有百姓,但在当前大唐国力强盛、货品极为受到外国贵族喜爱的时候。
商人自己便会主动留下大唐的货币,而百姓们同样也不认同外国的货币,这更是让商人将这些货币进行汇兑。
在对外交易之时,商人们也会在心中降低这些货币所能带来的价值。
当然,自是会有人选择私铸银币。
暗中取出其中所含的银子。
但此事不仅仅极为的麻烦,需要一定的规模才能逐利,而且朝廷同样在查着此事,被查到便要抄家。
其中的风险可不是什么人都敢冒的。
这自是会给大唐带来一定规模的白银黄金流入。
这与原本历史完全不同。
在原本历史之中,丝绸之路恢复所带来的商业大井喷之时,流通最广的货币为萨珊银币,甚至就连大唐朝廷都承认这货币的交易性。
这带来的影响极大。
到了最后,甚至都冲击到了大唐的本土货币,严重影响到了大唐的货币体系。
其间接带来的影响更是让那些人有着很多的手段借助银币来薅大唐的羊毛。
但如今则完全不同。
顾靖所实行的政策就是在抬高大唐的货币价值,依靠着大唐强大的国力以及受人喜爱的货物来做依托。
虽然从长期的眼光来看,这项制度肯定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但以短期的目光来看,这种制度绝对算是大唐的另一个保护伞,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大唐的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