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声音陡然拔高,脸上瞬间涌现出巨大的惊喜,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小林生,此话当真?!”
这意味着《明报》将毫无代价地共享《寻秦记》终结篇和备受期待的新书带来的巨大流量和读者粘性,这对金庸的《明报》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林火旺却是笑着颔首道:“千真万确。查先生为‘黄易’摇旗呐喊,声震港岛,助我报业声势大涨。又帮助晚辈炮轰tvb,亲笔写了恢宏大气的檄文。晚辈岂能让查先生白忙一场?双报联载,共享盛举,岂非美谈?”
“好!好!好!”
金庸连说三个好字,然后抚掌大笑,喜悦之情也是溢于言表,当即赞道,“如此甚好!小林生果然快人快语,气魄非凡!只是……小林生你黄易的身份,如此大的噱头,难道就打算一直隐于幕后?一旦公布,必是轰动全港、甚至整个华人文化圈的惊天新闻!”
林火旺闻言,倒是轻轻摇头,解释道:“黄易身份之谜,暂非其时。或许让它一直保持一份神秘感,于作品,于读者,于《亚洲日报》的格调,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让‘黄易’继续成为一个神秘符号吧。”
他意有所指,这份神秘感本身,也可以成为他持续吸引读者,并且保持舆论热度的利器之一。
金庸是聪明人,也是立刻领会了林火旺的深意。
他心中暗赞此子眼光长远。
既承了对方如此大的人情,金庸自然也懂得投桃报李。
尤其是想到小林天望刚收购了佳视成立了亚视,便主动问道:“小林生如今拿下佳艺电视,更名为亚洲电视,大刀阔斧,可有需要我这个老头子帮衬之处?我在文化圈浸淫多年,或有些微薄人脉可用。”
听到金庸如此上道,林火旺也是笑逐颜开,今天其实做这么多的姿态,甚至主动送上《寻秦记》大结局和《大唐双龙传》,其实想等的就是金庸的这句话。
他收敛笑容,神情变得郑重:“查先生快人快语,晚辈也不绕弯子。晚辈确实有一事相求,亦是亚洲电视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
“请讲。”金庸正色道。
“晚辈想向查先生购买您笔下所有武侠作品的影视改编授权。”林火旺目光灼灼,直指核心,“价格方面,查先生尽管开口,晚辈定当尽力满足。”
他知道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权是块巨大的宝藏,对于急需优质内容打开局面的亚视而言,更是战略级的资源。
金庸闻言,却出乎意料地再次大笑起来,连连摆手:“谈钱?小林生啊,你我之间,谈钱就俗了!”
他看着林火旺疑惑的眼神,豪爽地说道,“我的这几本书,《明报》的几位老朋友也盯着,但我今天就把话放在这里:只要你亚洲电视想拍,尽管拿去拍!版权费嘛……”
他伸出食指,“象征性收你一港币即可!”
林火旺心中一震,这几乎等于白送!
虽然后世,大陆拍金庸剧的时候,金庸也经常大方的一元友情价,但那个时候金庸年纪大了,不缺钱不缺名,自然也不屑于再收电视剧的版权费,不如做个人情。
可现在的金庸还正值当年,虽然经营着《明报》,但手头可不算得上太宽裕。
此时的金庸能对他说出一港元赠送版权的话来,林火旺知道,一方面是两人真的聊得投机,以文会友。
另一方面,也是金庸感谢他免费刊载黄易小说在《明报》上。
不说其他的,单纯金庸一港币赠送武侠剧版权这事,就足以成为一版的头条新闻了。
不过,金庸话锋又是一转,强调道:“但有一条,你必须答应我:拍,可以!但必须拍好!不能胡编乱造,不能面目全非,不能糟蹋了我笔下的人物和故事精髓!
改编可以,但核心情节、主要人物性格命运,必须忠于原着!若拍成乱七八糟的闹剧,或者挂羊头卖狗肉,那老夫宁可这版权烂在手里!”
林火旺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答应道:“查先生放心!晚辈向您保证,亚洲电视改编您的作品,必将秉承‘忠于原着,精心制作’八字方针!
每一部剧集,从剧本打磨、演员遴选到拍摄制作,都将力求精品,绝不敢有丝毫亵渎!
若拍得不好,不用查先生说,晚辈自己也没脸拿出来见人!”
“好!有小林生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
金庸满意地点头,他与邵逸夫因理念分歧其实早已存有芥蒂,tvb翻拍他的作品也常有不如意之处。
如今有小林天望这样锐意进取、资源雄厚的年轻人接手亚视,并承诺用心制作,他乐见其成,甚至隐隐期待亚视能压tvb一头。
“亚视计划第一部开拍的,便是查先生的《天龙八部》。”
林火旺顺势道出了自己的拍摄计划,“此剧人物群像精彩绝伦,三位主角乔峰、段誉、虚竹,性格迥异,命运跌宕。
女性角色如王语嫣、阿朱、阿紫、木婉清等,各具风华;即便是配角,段正淳、四大恶人、慕容复、鸠摩智,乃至扫地僧,无一不是有血有肉,极具戏剧张力与魅力。
正因如此,《天龙八部》是最能‘造星’的剧本!一部剧若拍得成功,足以将十几位新人乃至资深演员,推至一线明星的地位!这将为亚视未来数年的发展,奠定最坚实的人才基础。”
金庸听得也是频频点头,《天龙八部》亦是他当初对自己写作的一个挑战,创作出三个主角线的故事,对文中的诸多女性角色,他自己也是十分喜爱。
只不过,他最气不过的是,当初自己赴欧期间,无奈之下,让倪匡那厮帮忙代笔写几章,竟然把他最喜爱的阿紫给写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