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多大,让他当丞相谁服气?”
“况且以他的身体,恐怕也无法承担此重任吧。”
朱标追问道:“您的意思是,如果他年龄足够,身体又没有什么问题,是足以胜任丞相职务的是吧。”
朱元璋瞪着他,怒道:“咱还没死呢,你想做什么?”
朱标连忙摆手道:“没没没,这不是在闲聊吗,您怎么急了。”
朱元璋气道:“咱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等你自己登基当了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现在是咱当皇帝,你就得老老实实听咱的。”
朱标连忙道:“爹您千万不要这么说,我绝无此意。”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你有没有这个意思咱不管,咱就是这个意思,今天给你说清楚了。”
朱标垂头丧气的道:“是,我知道错了,您就饶了我吧。”
朱元璋见此,也没有再揪着不放,继续聊起了丞相的问题:
“之前咱属意汪广洋担任左相的一职,但现在想想,还是让胡惟庸来吧。”
“汪广洋心中肯定不服,定然会盯紧胡惟庸,让他不敢犯错。”
朱标眉头微皱,问道:“如果汪广洋、刘伯温他们阻挠新法怎么办?”
朱元璋说道:“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这就要看君主调和阴阳的手段了。”
“而且咱也相信汪广洋和刘伯温等人的操守。”
“他们就算不赞同新法,也必然会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新法的缺陷。”
“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完善新法。”
让不守规矩的小人胡惟庸当丞相,他为了讨好皇帝稳固自己的地位,肯定会全力支持变革。
汪广洋作为右相,可以更好的监督他。
杨宪则负责去干脏活。
刘伯温去给他们擦屁股,搞重建工作,同时也负责某些重大工程。
比如黄河河道的固定和修缮,比如往中原迁徙人口的计划等等。
这就是朱元璋构思的朝堂格局。
朱标也不得不说,确实很有想法。
但他也有疑虑,主要这个法子,太考验君主端水的能力了。
一旦端不平让力量失衡,很可能会酿成北宋神宗时期党争祸国的局面。
不过,自家父亲作为马上得天下的皇帝,端水能力应该不差吧。
算了,先试试吧。
这时,朱元璋又说道:“破坏容易建设难,财税方面咱也不太懂。”
“具体该如何建设,你去找马钰商量一下,尽快拿一个章程出来。”
朱标惊讶的道:“啊?我?”
朱元璋问道:“怎么,怕了?”
朱标连忙摇头道:“没有,就是……您真的放心将此事交给我啊。”
朱元璋笑道:“你才几岁,咱自然不放心全部都交给你。”
“只是让你拿出一个章程,到时咱会找人商议具体该如何实施。”
朱标这才释然,道:“好,明日我就去找表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