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纯的贪腐,变成了亵渎皇权。
如果不从重处置,皇家威严何在?
所以他立即给刘伯温写了一道手谕,彻查到底。
任何人凡是参与其中的,一律严惩不贷。
将手谕送出后,他还没有忘记另外一个人。
“李善长,你对的起咱的信任吗。”
一旁的朱标假意劝道:“爹您息怒,我以为李相应当不至于此。”
朱元璋怒道:“你别劝咱,就算他不知道,此事也是他纵容出来的。”
“若无他包庇,那些人敢这般无法无天?”
“大明才立国三年他们就敢如此,以后会如何咱都不敢想。”
“看来真如马钰所说,这天下已经烂透了,必须要以重典重塑规矩,刷新风气。”
朱标心下暗喜,但面上还是劝道:
“贪腐之事李相或许知道一二,但出卖工匠和皇城营建材料的事情,他大概率是不知道的。”
“不是我为他说好话,而是他若知道,绝不会如现在这般无动于衷。”
这其实是马钰教给他的,有些事情可以和朱元璋对着干,但有些事情绝对不行。
比如对待皇亲,比如对待李善长、徐达等人。
不论他们犯了什么错,不论你爹多生气,你都得替他们说好话。
这是你爹的底线。
是要不触碰到这些底线,政见上与他有再大的差异,他都不会真的生气。
果不其然,听到他替李善长说话,朱元璋欣慰的道:
“不错,咱最怕你过于信任马钰,被他影响太深。”
“现在看来你还是很清醒的,没有盲目听从他的意见。”
“咱不是说马钰就一定是错的,而是作为君主你不能过于相信任何一个人。”
“要牢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朱标心道,果然又让表弟猜中了,面上诚恳的说道:
“谢爹教诲,我知道了。”
朱元璋接着说道:“营建皇城的材料都很名贵,北方没有几个人能买的起。”
“只有东南的豪门富商才有这个财力,此事十有八九是他们干的。”
“正好让刘伯温去查一查他们。”
“如果他能铁面无私秉公查处,那接下来咱就可以放心的重用他了。”
朱标点点头,说道:“要不要让他连财税案一起查了?”
朱元璋思考片刻,却摇头道:
“不行,这次咱准备重塑财税体系,刘伯温太讲规矩了,下不了这个狠手。”
所谓重塑,那自然是要将现有的体系全部推倒的。
说的再直白点,要大开杀戒。
刘伯温虽然嫉恶如仇,但他是个讲规矩的人,不会违背内心操守和朝廷法制,帮他杀那么多人的。
此事得需要一名酷吏才行。
事实上,人选早就已经确定了,就是杨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