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百度 > 第116章 无题(第2页)

第116章 无题(第2页)

从这个思想不难看出,他是个标准的‘华子’,对蒙元没有任何好感。

他所献的计策之所以没有陈友谅的信息,大概率是不想参与汉人内斗。

啥?你说张士诚和方国珍不是汉人吗?

问题是,张士诚早早就归顺了元朝,当了大元太尉,后来自封大元吴王。

他不只是嘴上投降,还用实际行动支持元朝。

为元大都输送了将近十年的粮草。

还和元朝勾结消灭了韩宋政权,杀害了刘福通等红巾军元老。

方国珍也同样归顺了元朝,给元朝运输粮草。

在叶兑的心目中,他们全都是汉奸,灭了他们是理所应当的。

但陈友谅不同,他也是抗元急先锋,比朱元璋更具有一统天下的气象。

所以合理推测,他不写如何打陈友谅,是不想参与汉人内斗。

你们两个各凭本事,谁打赢了谁坐天下。

甚至不排除,同样的策略,他给陈友谅也上了一份。

给陈友谅的那一份,也很可能没有关于朱元璋的信息。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猜测,具体如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直到鄱阳湖之战,刘伯温才算是迎来了高光时刻。

叶兑的策略里,没有关于陈友谅的信息,这个空白被刘伯温给补上了。

靠着刘伯温的计策,朱元璋打赢了这关键一战。

这三个人的计策联系在一起,恰恰是朱元璋从争霸到坐天下的全过程。

朱升的计策为他争取了发育时间,并夯实了根基。

刘伯温的计策,帮他击败了最大的对手。

叶兑的计策,为他规划了一统天下的步骤。

如果这些计策全部都出自一人之手,那绝对是一加一加一大于十。

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大明的张良,封个国公都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这个功劳分摊在三个人身上,反倒不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封侯了。

先说朱升,唯一的高光就是九字方针,之后就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官吏罢了。

且因为年迈,在大明建立后就辞官还乡了。

四梅先生叶兑,可以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他都没有出仕,只是隔空给朱元璋上了一策,之后就消失了。

只有刘伯温,一直在朱元璋的队伍里发光发热。

除了鄱阳湖之战,他还多次献计献策。

并且大明的行政体系建设,他也有参与。

零零碎碎的功劳加起来也不小。

所以他的功劳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封伯爵也没什么大的问题,封个侯爵也配得上。

关键就看朱元璋是怎么想的。

以前朱元璋怀疑他的忠诚,自然不想给他封侯。

原本的历史上,就封了个诚意伯。

这个封号也特别有意思,怀疑你的忠诚,然后给你个‘诚意’当封号。

但现在不一样了,寒冷期就是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