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TXT > 第305章 十六天魔舞(第5页)

第305章 十六天魔舞(第5页)

因为她的经验和阅历远比刚步入社会的唐南雁丰富的多的多:人力有穷时,一个人的精力再充沛,再是聪明,也不可能在二十郎当岁的时候,达到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程度。

但再看林思成,他懂的已不仅仅是古玩、文物,而是只要涉及博古类的知识,就没有他不懂的?

正暗暗惊疑,唐南雁给她使了个眼色。

许琴仔细一看:林思成左手捧着一本书,嘴里念念有词,右手的食指在大腿上一下一下的点。

但并不是那种很有规律的点,而是点一下,停两下,或点两下,停一下。

仔细再听,嘴里念的好像是“刀”、“多”、“发”、“米”。

再看书的内容,看着像是汉字,但十个里面有九个她都不认识。

当看到页首上的“琴谱”两个字时,许琴恍然大悟:这是古乐谱。

林思成念叨的,并不是什么刀多发米,而是简谱音节。不停的在大腿上点的那根手指,是在打拍子。

但问题是,这是古乐谱,他竟然会拼读?

而且看着,好像挺顺畅?

两个女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林思成很是专注,拼了几节,他往后翻。

足足半本,全是舞谱:

林思成越看越是惊讶:如果没看错,这应该是《元宫舞戏图谱》。

不是很全,但哪怕是本残谱,也足够让人稀奇。

因为原谱在国内早失传了,明初时先失传了一次:朱元璋亲自下旨收缴、焚烧,并严令官员百姓私藏。

原因很简单,里面有大名鼎鼎的《十六天魔舞》。

别看图谱里的宫女衣服穿的挺多,但演的时候,可谓少之又少。

《元史·顺帝本纪》:帝制天魔舞,宫女十六人戴象牙佛冠,披璎珞,穿红绡短裙,赞佛而舞……宫官受戒者得入(太监),余不得预。

璎珞即珠链,红绡短裙即纱裙,除此外,就头上戴象牙佛冠,再什么都不穿。

关键的是,这种穿了,比不穿还诱惑……

杂史又载:舞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皆貌绝色,足履红鞋,舞罢解鞋上舞具,乃圣檀之物……其舞以夜,帐中灯烛尽熄,唯闻淫声呜咽。

林思成只能说,挺会玩。

所以朱元璋讨元《北伐檄文》之一,就是“造天魔舞,掠处子为供养,天厌其淫!”

登其后,朱元璋又下旨:“元以天魔舞惑世,今获其器、记(谱)者投诸火。”

自此后,元宫廷舞乐在中国失传。但在中亚的帖木儿帝国(蒙元四大汗国之一,察合台汗国贵族帖木儿创建)、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帖木儿后裔创建)均有流传。

直到清代后期,才由蒙古王公带到中国,当做贡礼献入宫内。

但没过多久,同治得“天花”而亡,慈禧下旨:禁其谱、器,私藏者以谋反论处。

不过青藏、蒙古不在此例,藏传佛教密宗双修教派的“赞佛舞”就是由此而来。

而这一本,应该就是慈禧时期的漏网之鱼。也有可能是蒙古王公珍藏的汉本,然后又流到了山西。

毕竟离的近。

要说研究价值,那肯定有:其一,毕竟是失传的古谱,国外虽有,但找起来也麻烦。

其二,到2016年,敦煌研究院研究P。3501舞谱残片和220窟乐舞壁画,发现所谓的天魔舞,其实源自唐代的《宫廷柘枝舞》。

所以,这东西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玄幻,更没有那么邪,关键在于人。

而且要比之前在运城关帝庙淘到的《魏氏乐谱》、《越殿乐》,乃至唐代《惊魂舞》要好研究的多。

一是离现在近,而且用的是律吕谱,比工尺谱更好翻译的多。

二是前世的时候,林思成跟着单国强师兄参与过《宫廷柘枝舞》的研究。虽然是敲边鼓打酱油,但出于好奇,他着实了解的不少。

费点功夫,复原几曲古曲,复原几支元代宫廷舞并非不可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