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TXT > 第272章 参观考察(第4页)

第272章 参观考察(第4页)

仔细再看:无论是胎、釉、呈色,和旁边那四只杯子有什么区别?

无非是更绿一些,没有花纹。

甚至于,肉眼的感观比那四只要更好看……

看了好久,孙嘉木抬起头:“第一炉?”

吴晖点点头:“第一炉!”

“不是……他那核心数据,控火工艺全是故乱拼凑的,怎么就能烧成这样?”

别说孙嘉木想不通,就连吴晖自己也想不通。

但问题是,林思成研究那些借来的数据也罢,从网上扒论文也罢,吴晖全程都在。

林思成仅凭想像,把几种窑炉结构拼一块,捏造出一种从没见过的炉型的时候,吴晖也在。

甚至于,他还帮了一下手,提了点意见。

然后,烧出来的四不像,品质却达到了让人惊艳的程度?

两人好歹也是专家,但想想吴晖之前说的,林思成连胡拼带乱凑的过程,刘司长和孙嘉木就感觉,跟见了鬼一样:复原古瓷工艺,还能这么复原?

但多少年的老搭档,两人不至于怀疑吴晖说谎。

再说他和林思成无亲无故的,而且一戳就破,压根就没这个必要……

心下愕然,刘书贤盯着杯子,端详了好久。

突然,他双眼一眯:“这杯子,怎么这么怪,好像和你刚才说的那几种,都有点像?”

“确实都有点像,要不怎么叫四不像?”

吴晖点点头,“如果看积釉处,影影绰绰,若隐若现,正好符合影青瓷的特点。”

“看胎沿,近似脱胎,照光见影,却又温润如玉,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即便是展馆中的永乐甜白釉,也就这个程度。”

“看杯壁,胎体轻薄如蝉翼,迎光可透,杯外水纹清晰可见,正好附合成化斗彩、三秋、鸡缸杯的胎体结构和光学特征。”

“整体再看:轻巧、秀丽,亮如玻璃,釉面泛青而莹润,是不是和明清时期的德化薄胎瓷一模一样?”

每说一处,刘书贤的眼睛就亮一下,然后再点一下头。

孙嘉木的神情既惊讶,又古怪:说是四不像,到最后,却成了四种都像?

先不说和影青瓷的相似度有多高,就说这一点,就得称林思成一声人才。

刘书贤直起了腰:“老吴,这一只的仿真度有多高?”

“不高,不过很平均!”

很平均,啥意思?

乍一听,刘书贤不是很明白,但一转念,他恍然大悟:既然和四种瓷器的都有点像,岂不是每一种的特征都要具备一点?

吴晖点点头:“原料配方更接近于影青瓷,透光质感更接近于甜白釉,物理和光学结构更接近于蛋壳杯和斗彩。

但整体呈色却更接近德化白……特别是明晚清初时期的葱根白,如果只凭肉眼观察,两者基本没什么区别……”

“第一炉总共烧了三件,除了积釉稍比这一只多一点的一只杯子,还有一只盏。那两件都用来做分析检测了,具体数据我没记住,但各项数据与几种古瓷的相似度大致在67%——73%左右!”

刘书贤眼中如流光溢彩,精芒闪动:百分之七十的数据比例,是什么概念?

可以这么说:林思成已经把这四种瓷器的工艺复原了大半。基本已突破原料配方、化学组成、力学结构、釉色定型,乃至晶体成相。

没突破的,就差还原焰曲线,分段控温,缓冷固相。

说白了,只差一个控火技术。

只要揭开北宋河津窑细白瓷遗址,林思成就能推导出湖田窑影青瓷窑炉的结构。因为已经验证两种工艺属传承关系,又处在同一时期,两种瓷器的窑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至于剩下的那三种,林思成连推导都不用推导:以王齐志的关系和能力,从景德镇弄来相关的核心资料,又不是多难的事情?

等于甜白釉、斗彩胎、德化白薄胎瓷,这三种瓷器工艺,林思成想复原,只是时间问题。

相对而言,即便工艺复原在考古工作中的占比不是很高,也足够让刘书贤震憾。

因为,这些工艺全是林思成近似于胡抄乱凑一样,拼出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