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反对温寒变,大概率会直接出局。
所以不但不能反对,还要表现的很支持。
就在这时,朱元璋终于开口说道:“寒冷期北方变冷,气候多变,造成粮食减产。”
“如果朝廷应对不当,东汉中晚期就是前车之鉴。”
“但诸卿也不要太过灰心,两宋就处在寒冷期,靠着合适的制度他们依然很好的熬了过来。”
“只要上下一心,大明也定然能渡过寒冷期。”
群臣也渐渐冷静下来,是啊,宋朝都熬过来了。
我大明一统天下,不可能熬不过去。
胡惟庸抢先一步说道:“陛下英明神武,我大明在陛下的带领下,必将所向披靡,开创万事不易之基业。”
其他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拍马屁。
对于这个马屁,朱元璋毫无表示,只是严厉的说道:
“元朝乃蛮夷立国,留下了许多弊病。”
“咱必须将这些弊病彻底革除,给子孙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天下。”
“如此才有更大可能度过寒冷期,所以……”
他目光森然的扫过群臣,说道:
“大明将会迎来一次大变革,为天下重新树立规矩。”
“任何人胆敢阻拦,休怪咱刀下不容情。”
闻听此言,很多官吏都眉头紧皱。
大变革?你要搞什么?
不过新朝建立后,确立属于自己的礼法制度是题中应有之意,他们倒也没有直接站出来反对。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支持大变革了。
还得看皇帝准备怎么变革,如果太过分了,那必须要反对。
至于最后那两句威胁,大部分人都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这会儿的朱元璋还没有大开杀戒,他们还不知道,御座上坐着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也不急,相信很快他们就会知道的。
群臣的反应朱元璋是看在眼里的,什么都没说,内心只是冷笑一声。
然后他就开始对刘伯温等人进行了表彰。
毕竟论证了温寒变存在,也算是大功一件。
刘伯温因功被提拔为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台。
听到这个任命,朝堂顿时响起了嗡嗡声。
御史大夫表面看只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实际上担任的是丞相职务。
也就是说,刘伯温成了大明朝第三位丞相。
群臣自然非常的震惊。
区别是,有人高兴,有人愁。
浙东一系,乃至江南出身的官吏,那都是非常的兴奋。
刘伯温也是南方出身的官吏,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春天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