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旬道:“吏部是最有机会晋位宰相的,这,怕也是吏部与汤进之共进退的主要原因吧?”
沈该淡淡一笑,没有言语。
吏部正堂是晋位宰相机率最大的官,不过这个运作过程,却也非朝夕之功。
沈该和伴驾去了成都的魏良臣年纪都大了,而且他们现在就占据着左右相的位置,谭尚书这是不想烧他们的冷灶啊。
年轻有为且拜相呼声最高的汤思退,自然也就成了谭尚书结盟的首选。
沈该又布下一子,张方旬忽然一抬眼,对沈该道:“沈相公对杨子岳此人怎么看?”
“杨沅?酷吏罢了。”
“哦?可酷吏,却是升迁之捷径啊。”
“但是,古往今来,凡酷吏者,鲜有善终啊。”
沈该吁了口气,感慨道:“自古帝王,但凡想有一番作为,且非开国之君,有天命气运加身的,谁座下没有过几个酷吏呢?”
“人人都有对头,是官就有政敌。
高高在上的帝王同样如此。
所以,只要想有一番作为,不愿被人掣肘的帝王,都需要一把,一把锋利的刀。
这口刀,会为他解决许多本来需要拉扯多年、博弈多年的对头。
商鞅、张汤、主父偃、来俊臣等等,莫不是这样的一口刀。
你翻遍史书就可以看到,皇帝的政令能畅通无阻、执行起来不折不扣的时候,皇帝手中一定有这样的一口刀在。
反之,众正盈朝,政令却不出宫门的时候,呵呵,皇帝手中,一定少了这样一口利刃。”
张方旬道:“但是,当皇帝的目的达到以后,这把刀却是停不下来的,停下,它就没用了。
继续砍下去,却要伤了皇帝的元气。”
沈该道:“所以,血刀终有还鞘时。
杀一人而安天下,也就成了必然。”
张方旬微微眯起眼睛,缓缓问道:“那么,依沈相公来看,杨子岳这口刀,官家想用到什么时候呢?”
“一日不能北伐,杨沅这口刀就还有用。”
沈该摸挲着手中玉制的棋子儿,微笑地道:“当然了,也不排除这口刀用卷了刃,官家再寻一口刀、再换一口刀的可能,那杨沅这口刀,就要提前折断了。”
张方旬叹息道:“以他资历,本有大好前程,何必择此捷径。”
沈该道:“捷径,快啊!
汤思退和杨子岳斗的凶狠,可骨子里,他们不正是一样的人么?”
沈该淡淡一笑,道:“而对官家来说,他们都很有用。
王与霸,是朝廷的一体两面。
只有仁义,就会被人裹挟,只有霸道,则不会长久。
王与霸通吃的,才会成为千古一帝。”
张方旬布下一子,抬眼问道:“那么,当今官家,能成为千古一帝吗?”
沈该笑而不语。
……
都察院里,萧毅然、卢承泽等人对所拘官员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