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如兰看了看门外,轻声道:“二老爷原在户部,从三品的官职,因去年领了钦差,专管西南边赈灾,二老爷误信了人,折了不少赈灾银钱,灾民未能及时收到粮食衣物,被御史台的人访得,遭到弹劾,皇上看在候爷面上,只教停了一年俸禄,调出户部,另任闲职……若换了别人,那可是杀头下大狱的罪!”
媚娘怔了一下:“二老爷从户部出来,二爷却又进去,这不是还让人记着徐家这档子事吗?”
宁如兰笑笑:“我听三爷说,二爷是个真正能干的,大爷心气傲着呢,他一回来便让候府将出银子填了二老爷做出来的大数额亏空,帐册上应是有的,你没看到吗?余下的小数由二老爷自己去想法子。他求了皇上恩典,将二爷放进户部,应是想让二爷顶替二老爷,多做出几桩功劳,将功折罪,也让人家对徐府人有些改观,渐渐忘掉二老爷的错。”
媚娘若有所思:“听说府里几位爷过了年都要入仕了,领的还都是极好的官职?”
宁如兰奇怪地看着媚娘:“大爷没跟你说吗?这次打了大胜仗,又折了咱们府上七爷,皇上圣眷隆重,给了许多封赏,其中就有这样:任由大爷为考取了功名的兄弟选官职。几位爷,好歹都是举人身份,有参加过会试不中的,六爷辛苦备考一年,仍想参加明春会试,中不中,都要趁此机会入仕为官了。”
媚娘点了点头道:“这样就好,爷们都有事做,我们也放心了!”
内心暗自盘算,徐俊英有这个便利,如果能拉一拉自家哥哥秦伯卿,也省得那个病秧子在那里辛苦折腾,按说他都考取了解元,应是个饱学之士,考个进士应不成问题吧。这朝廷算什么,都能像徐俊英这样随便一抓便有几个名额,那科举考场只怕也多有作弊,就怕秦家没有背景,真材实学被埋没,秦伯卿多年苦读,天寒地冻从外地赶回来,反而捞不到一官半职,岂不是冤枉得很?
对于宁如兰的质疑,媚娘不知说什么好,她难道什么都看不出来?真以为徐俊英和自己也像她们夫妻那般,恩恩爱爱,无话不谈。
在如兰面前也无须防备,媚娘坦然道:“我和大爷,可不比你和三爷那般好,我们……匆忙成婚,又久不在一起,总觉有些生份。他如今对我,甚至不比对玉表妹和兰表妹好,你不觉得吗?”
宁如兰垂下眼眸,稍许又抬起眼看她,同情地微叹口气:“府里有此说法:都道大爷娶你,是一时被你容貌所迷,老太太也断言,大爷会有醒悟的时候……我却不这样看,大爷极有眼光,你,是个极好极好的女子!”
媚娘笑了:“这合府上下,怕也只有你肯这般夸我。行!我领情,其实我也觉得自己是个极好的女子呢!”
宁如兰又忍不住笑着轻打她一下,媚娘忽问道:“你家既是世代为官,还有闲空做生意吗?我听你说过娘家有各种商铺的。”
宁如兰收敛了笑容:“京官眷属有店铺生意的不在少数,只是不出面罢了,一切交由下边人去打理。我娘家在京城有十几间茶铺,七八间绣庄,还有当铺什么的,都是我母亲当年的陪嫁,我从小只见母亲看帐本,不时有管事的进来回话,却从不见她出门去巡看。”
媚娘说:“亲家夫人的陪嫁店铺当年有多少间,如今还是那么多间吗?”
宁如兰摇头:“我听母亲说,多了一倍有余,?”
宁如兰笑:“那时白家可不会被掏空,有名的京城豪富呢。”
媚娘问:“白家世代经商吗?”
宁如兰摇了摇头:“二奶奶的亲爷爷经商,刚死去的白家大太爷,原是个正二品的京官,管漕运的。我也是听三爷说,白家发家,原是从漕运上沾了光,利用漕运船只夹带土宜,各种南北货物往来通流,如此便利的事,白家做了多年!”
媚娘叹道:“做生意不用路资,还不必担心遭受匪徒抢劫钱货,自有大批官兵保护,真是再好不过了!”
“近年也不好,白家大太爷致仕,生意便开始做得不顺,病了一年半载,这一去,白府便不成个样子了。”
“也赚够银子了,够他家几代花天酒地的。”
宁如兰说:“再多的银子,难禁折腾,大太爷和白家二太爷兄弟同心,积累下的大笔产业,已经被子孙们各自分了去。二奶奶这个病,一半是为尽孝久跪受了寒,一半是心病,白家大太爷刚一入土,后边十几个子孙就趁着白家二太爷病卧,很快分了家,以长幼嫡庶论份额,大太爷一生只娶了一位夫人,二太爷却是妻妾成群,二房自是吃了亏,大太爷的几个儿子又是极强悍的,分了大半财物房产去。二太爷的庶出子孙几乎什么都没分到,有的还被逐出家门,流落到后街廊房去住着,那原是白家奴仆们住的地方……二太爷经此一气,如今更是起不了榻。”
媚娘看着宁如兰,想不到她也这么八卦:“你是怎么知道的?”
宁如兰笑道:“唉,这些天在外边吃喜酒,与族里姐妹嫂子们聚着,什么都听说了些。你知道吗?许多人见着我都爱问及你呢,都觉着你是个大福大贵的人,你因了这次复活,如今是声名在外,倒是件好事!”
媚娘奇道:“如何个好法?”
宁如兰欲言又止,被媚娘轻轻掐了一下,笑着说道:“你也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