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刚刚沉入远山,训练场上便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
·珊-芭~墈书徃·嶵′薪,蟑′节埂′欣筷_
简易舞台是用几个弹药箱和木板临时搭建的,边缘还留着白天训练时踩出的泥脚印。
篝火堆在场地中央熊熊燃烧,松木燃烧的清香混着火星,在夜风中飘散。
偶尔"
噼啪"
一声爆响,几粒火星窜向深蓝的夜空,转瞬即逝。
台下,数百名复旦大学的大学生盘腿坐在沙地上。
他们刚刚结束为期一个月的“魔鬼”
军训,作训服上还带着汗渍和泥土,但每个人的眼睛都亮得惊人。
火光在他们年轻的面庞上跳动,映出坚毅的轮廓——有些人的脸颊上还留着未愈的擦伤,有些人的手掌缠着绷带,但此刻,所有人都放松地笑着,等待着这场难得的文艺汇演。
张小天靠在后台的旗杆旁,怀里抱着一把老旧的木吉他。
他的指尖轻轻拨动琴弦,金属弦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音调有些不准,他微微拧动弦钮,耳朵贴近琴箱,仔细辨别着每一个音。
——这把吉他是他从仓库角落里翻出来的,琴颈上还有前任主人刻下的"
保家卫国"
西个歪歪扭扭的字。
他抬头望向夜空,那里繁星璀璨,和地球并无二致。
但这个世界没有《当那一天来临》的热血激昂,没有《军中绿花》的柔情铁骨,没有《我的祖国》的壮阔深情——那些曾在地球的军营里,让无数战士红了眼眶的旋律,在这里从未响起过。
张小天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琴弦,发出一串零散的音符。
~g,gd!bk¢ne_t
既然如此——
他嘴角微微扬起。
——那他就当一次文化的搬运工吧。
把那些铭刻在骨子里的旋律,把那些激励过一代代军人的歌声,带到这个世界的篝火旁。
手指拂过琴弦,熟悉的旋律在心头流淌。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听这首歌时,还是个刚入伍的毛头小子;想起那些和战友们扯着嗓子合唱的夜晚;想起退伍时,老班长把这首曲子刻成光盘塞进他的行囊
深吸一口气,张小天抱着吉他走上舞台。
舞台灯光骤然亮起,白炽的光束穿透夜雾,将张小天的身影勾勒得格外清晰。
他抱着那把略显陈旧的木吉他,缓步走到舞台中央。
没有华丽的乐队,没有炫目的特效,只有他一个人,一把琴,和身后被篝火映红的夜空。
指尖拨动琴弦,简单的c大调和弦在寂静的夜里荡开。
"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他的嗓音并不算特别清亮,甚至带着些许沙哑,却像一柄未出鞘的军刀,沉稳而内敛,藏着锋锐的力量。
"
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
台下,原本窸窸窣窣的交谈声戛然而止。
几个正在分零食的新兵动作定格,手里的薯片袋悬在半空;后排几个原本懒散倚着椅背的老兵,不知不觉间坐首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