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讽刺的是,某些世家子弟甚至公开宣称:“入少林?不如直接去天武殿学真本事!”
空闻方丈曾试图以“佛法感化”
挽留几名天赋异禀的少年,却被对方反问:“方丈,您练了一辈子《易筋经》,能接得住天武殿主一招吗?”
江南的一个书生在与同窗酒后闲聊:“少林若再不思变,百年之后,江湖上便只剩一座香火庙宇,而非武道圣地。”
最令少林痛心的,不是武学被超越,而是信仰体系被彻底动摇。
天武殿放出的那首打油诗,如一把尖刀,直插少林命脉:
“三清只需泥土身,佛祖却要金身渡。
乱世菩萨不问世,老君背剑救苍生。
盛世佛门临香客,道门归隐山林间。”
此诗一出,江湖哗然,甚至有不少香客在少林寺门前高声诵读,讥讽少林“乱世闭门诵经,盛世开门敛财”
。
更可怕的是,天武殿推行“武道即天道”
的理念,直接冲击少林“佛法渡世”
的根基:
修行之法本就逆天:天武殿主张“人定胜天”
,武者当以自身为炉,逆夺天地造化,而非如佛门般讲究“顺应因果”
。
香客改信“武道之神”
:江南各地,不少百姓家中不再供奉佛祖菩萨,转而悬挂“天武殿主”
画像,甚至有人编出“天武显圣,一剑平乱世”
的传说,将其神化。
空闻曾在山门外见到一名老妇,手持天武殿主的画像喃喃祈祷:“求武道之神保佑我儿从军立功……”
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少林千年信仰的崩塌。
“但愿……当今的天武殿主,没有北宋年间那位那么强吧。”
空闻低声喃喃。
他知道,若张小天真如《寺志》记载的那位“北宋天武殿主”
一般恐怖,那少林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空智愤愤不平:“掌门师兄,这天武殿也太不给我少林面子了!”
空闻苦笑:“面子?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面子算什么?”
他想起前几日收到的密报——
天武殿已在长江沿岸部署“天武铁骑”
,随时可北上。
武当派与天武殿关系密切,张三丰甚至亲自拜访过缥缈峰。
明教、峨眉、昆仑等派,皆与天武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少林,早已被孤立。
空闻方丈站在藏经阁的阴影里,手中的佛珠被捏得咯咯作响。
窗外,暮鼓声低沉悠远,仿佛在叩问他的决心。
“或许……只有请三位师叔出山了。”
这句话,他已在心中反复权衡了千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