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工作,即便师徒俩都是学贯三教的大学问家,也是头疼不已。
不过还好,越是有挑战性,他们的干劲儿就越足。
朱元璋时刻关注着这里的进展,锦衣卫的人每一天都会做一次汇报。
一旦有他不明白不了解的地方,就会将马钰叫过来进行解释。
不过有一点倒是让马钰很欣慰,很多他一时间无法理解的地方,倒也没有直接反对。
几次之后,大家也都触摸到了对方的底线。
对于朱元璋来说,只要不反对皇权,别的都好商量。
所以马钰也是严格遵守这个默契,绝不越过这条线,碰都不碰。
除了和师徒俩交流,马钰隔三差五就给小组织三十名核心成员,上一次课。
这些可是未来最重要的盟友,自然要好好培养。
除了算学之外,马钰还给他们安排了史学和经济学课程。
说是经济学,其实就是以《盐铁论》为蓝本,结合历史进行讲解。
为了让他们更加了解经济,还让朱樉时不时的找一些商人过来,给大家讲述商业运作模式。
非但如此,他还通过郗俊才、邓博通二人找来一些计官,教大家会计方面的知识。
总之,他是将这些人,当成未来的改革干将来培养的。
这些成员的家长那叫一个高兴,时不时就往马府送特产。
马钰也没有客气,照单全收。
至于小组织其他成员,自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有些人嘴上说着应该的,但心里受不了落差,和大家渐行渐远。
有些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倒也坦然。
当然,更多的还是不以为然,毕竟小组织真正效忠的是朱标。
只要他还在,这些人就不会离开。
马钰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陪着常遇春父子俩读兵书。
然后他差点给整出心肌梗塞。
这父子俩,真的是一个比一个愚钝。
常遇春还好,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实战经验丰富。
武经总要上的内容,联系实际之后,他很快就能弄懂。
难的是《孙子兵法》,倒也不是说他学不懂,而是学的死。
就好比数学题,某一种题型会做了。
但同样的题,换个方式就不会了。
说白了,悟性差,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
马钰没辙,只能先让他去看春秋。
之前说过,春秋是史书,只是对战争描写的很详细。
非但如此,它还特意记录了,战争发生前后的总体局势变化。
以及各国做出了什么反应,算是触及到了一些战略层面的内容。
虽然不如孙子兵法那么全面,但也能让人学到一些宏观方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