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马钰断言,皇帝去开封是为了迁都的那一番话,也被传了出去。
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如果不是经过再三确认,他们都以为是在听话本故事。
可当确认这个消息后,大家就更坐不住了。
再联想到之后太子几次出入大牢……
不行,必须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派出更多人去打探情报。
只是这次任凭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法再探听到任何消息。
因为拱卫司将应天府大牢的一角封锁,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很显然,推测迁都的事情发生后,皇家最先反应过来,封锁了那一块区域。
到了这会儿,大家都知道那马钰身上肯定藏着什么秘密,否则皇家不会这么小心。
尽管很好奇,不过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罢手。
毕竟没必要为了一个未知的秘密,去触皇帝的霉头。
即便少数不甘心的人,也只是通过别的途径,打探马钰的身份。
比如和他一起逃难来的难民。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大家也就只是好奇一下,不会真的怎么着。
可很快大家就发现,皇帝变了。
准确说是对待‘大明律’的态度变了。
首先不再搞什么双重标准。
虽然还是坚持严厉打击贪腐,但不再像之前那么苛刻。
其次,他开始倾向于慎刑,并否定了李善长等人提出的轻罪重罚。
还否定了大部分肉刑,只保留了髡刑、刺字等较轻的部分。
这和之前相比,可谓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所有人都很惊讶,到底发生了什么?皇帝的态度转变为何会如此之大?
大部分人还在疑惑的时候,某些反应快的已经猜到,或许和前几天牢房之行有关。
那么问题来了,牢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或者说,那马钰到底和皇帝说了什么,竟然能改变他的想法?
下朝后刘伯温立即找来长子刘琏:“我让你查马钰的情况,可有收获?”
刘琏摇头,说道:“应天府大牢那边,您叮嘱我不要去碰,我只能从逃难来的难民着手。”
“除了知道他两三年前出现在徐州,再之前的情况就一无所知了。”
然后他好奇的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刘伯温也没有隐瞒,就将朱元璋的变化说了一下,道:
“我怀疑,就是那一趟大牢之行,让陛下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刘琏惊讶的道:“陛下从那里出来的时候,不是非常愤怒吗?”
刘伯温说道:“正因为愤怒,说明他说了一些陛下不喜欢听的话。”
“陛下当时很生气,清醒过来之后,却认可了他的话。”
刘琏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多人劝谏都没用,他竟然能说得动陛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刘伯温摇摇头,说道:“这正是我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