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人除了给主家干活,家里也养蚕,除了他家养,整个村子都养蚕。
找他们买蚕种是没问题,只是他们也提醒赵林,只是一家养的话,怕是收蚕茧的贩子都不愿意专门跑到他那去。
最好的办法是全村甚至全镇都养蚕,他们村里就是这样,平时除了种地为生,养蚕的收入也占比小。
刚开始村里只有几家人养的时候想要卖钱也麻烦,后来养的人多了才好起来。
赵林懂,村里人愿不愿意养是一回事,他先把蚕种买回去再说。
正事办妥,东西也买好,催王耀学把家书写好,他也该往回赶。
出门在外吃不好睡不好,还是家里好。
王耀学只当他舍不得花钱,也没有挽留。
除了家书,还有给家里大哥和小弟买的科举用书,以及他费用搜集的一些试卷。
这都是有钱买不到的好东西,赵林表示一定会送到,不会误事。
王耀学哑然:“姐夫,也不用这么夸张,人最重要。
书没有可以再买,我手里也有一份手抄本,你不用太严肃。”
“行啦,我知道怎么做,你赶紧回去上课吧。
记住好好学习,早点考上进士,平安的将来就靠你这个舅舅啦。”
赵林为了让平安能抱上大腿也是很努力替他刷存在感,除了感情投资,金钱投资也必不可少。
哪家王家条件比过去好,养读书人也费力。
家里儿媳妇的嫁妆也不好多用,赵林送出的银票,王耀学也没有拒绝。
互惠互利的好事,他不会矫情说不要。
赵林送钱是送得心甘情愿,也就是王耀学是自家人,换成其他人,想给他送银子都找不到门路。
出一趟门花了十多天时间,这还是他路上没有多耽误的结果。
回到家,平安哭着抱住他的大腿,质问为什么不带他一起去,他也想出门玩。
“你还太小,下次吧。”
“我不要,我小了,三岁了。”
平安说的是虚岁。
赵林看他气鼓鼓的样子,决定下次出门就带他一起,让他尝尝出门在外有多苦,看他还要不要嚷着往外跑。
真当外面多好玩,路上吃的各种苦不提,光吃喝就是麻烦事。
遇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想喝口热水都难。
别说没有热水也能喝,大冬天的喝凉水,不怕闹肚子就多喝点吧。
平安没察觉到赵林话里的恶意,听他答应就转哭为笑。
小孩子就是一会哭一会笑,笑完已经开始问赵带了什么礼物回来。
还真有礼物,不是他买的,是王耀学给的。
当舅舅的觉得平安有三岁了,也不小了,可以开始启蒙,特意送了他一支小毛笔,还有一本启蒙书。
王秀英马上去翻找,一边翻一边还怪赵林不重视,如此重要的东西怎么能和其他东西混放在一起,应该单独放出来才对。
读书的事很重要,下次可不能这样轻视。
赵林苦笑着答应,平安还在旁边笑,他还没意识到痛苦的日子要开始,反倒急着拉赵林出门玩。
“外面有什么吸引你?”
他进家门后只洗个澡换身衣服,连饭都没吃,就不能让他休息一会。